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时间: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14篇 人文地理学实践报告

  本文是热心会员“zaichengchengreji”整理的人文地理实习报告14篇,供大家阅读。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1

  地点:XX市XX县东汤峪

  一、实习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

  地质概况: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xx月xx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26lt;50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目的

  1、认识考察区人文环境的特征

  2、掌握认识人文环境的方法

  3、检验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4、了解考察区各种资源开发布局规划、工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城乡发展与布局规划

  5、分析掌握考察区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城市的条件。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安排

  时间:20xx年12月20日-31日共12天

  具体安排

  (1)12月20号 青岛港和海信信息工业园

  (2)12月21号 青岛啤酒二厂

  (3)12月22号 青岛重汽专用汽车公司

  (4)12月23号 以诺达机械有限公司

  (5)12月24号 青岛市基督教堂

  (6)12月25号 台东商业街

  三、实习内容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xx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准箱,居世界集装箱大港万吨,列全国大陆沿海港口品油发展到现在及仓库中转物流为一体的26个品种。油港区发展十分迅速,道20xx年,青岛港原油吞吐量达到5522吨,进口原油量雄踞国内之首。1998年至今,2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累计接卸矿石亿吨,直接为国家贡献港建费亿元,相当于再造了22万吨级的矿石码头,青岛港成为了世界接卸矿石的目投资亿元。引进先进的数字化产品生产设备仪表、贴片线等;购置配套的国产设备;建设生产线。改造后海信集团工艺装备可满足数字化产品的生产要求,装备水平可达国际先进水平。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50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

  海信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单位,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宣部共同推举的全国十大国企典型,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信在青岛、深圳、顺德、北美、欧洲等建有研发机构,初步确立全球研发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海信的技术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

  目前,海信在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在全球设有15个海外分支机构,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信的实习,我们了解到电子产品生产的大概过程,也大体了解了青岛电子工业的发展状况。几代海信人勤奋创业、团结奋进,共同谱写了企业发展壮大的瑰丽篇章。多年来,海信始终把技术当成企业的命脉,在稳健经营、不事张扬的企业文化导引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创造着辉煌。相信海信的未来会更辉煌。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4

  大连对于我们这些远离海边的学生们是那样的陌生。我们对于这个新奇的城市,充满了好奇憧憬。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黄渤两海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与山东半岛相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不冻港和旅游城市,享有“北方香港”的美誉。作为东北重镇,更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大连的城市格局突出地采用了欧洲城市常用的广场--放射形街道的形态。已建成的大小广场四十多个,其中最著名的老广场有中山广场、友好广场;新建广场中,星海广场、希望广场、虎雕广场等最为壮观、漂亮。广场已成为大连的市之魂,形成了特有的广场文化,广场化的公园和商业设施也成为大连的独特景观。

  广场(星海广场、中山广场、友好广场) 星海广场

  星海广场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要比两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落成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汉白玉华表 广场中心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米,直径米。

  华表底座附有八条龙,柱身雕着一条龙,九条龙寓意中国九州。华表顶端坐着金光闪闪的望天吼,高米。围绕华表的的汉白玉石柱高14米,各自托起的是一盏宫灯。

  星海会展中心是大连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会展中心主要来强化沿海中心城市的功能,把大连建成信息中心、贸易中心,进一步促进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流。

  大连贝壳博物馆是亚洲展品最多的贝壳博物馆。

  大连现代博物馆 (国家4A级景点)。 馆内设23个展厅,全面的展示大连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化。 星海广场俯视图 星海会展中心

  大连百年纪念城雕,一部分是足迹浮雕,一部分是弧形似翻开的一本书的台式广场。1000双脚印寓意大连刚刚走过的沧桑百年,天真的儿童雕像寄托着大连人足迹浮雕

  民的希望,面向海天敞开的大“书”则彰显这座城市开放向上的胸怀;城雕不远屹立着百年灯塔和新停泊的奥丽安娜游轮。

  中山广场

  大连中山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山区。广场周围建筑大多建于本世纪初,有

  罗马式的、哥特式的、文艺复兴风格和折衷主义等,欧味很浓。玉石铺装的中

  心圆台典雅醒目;广场周围的建筑多是日俄时期修建,这些建筑现大部分被金

  融机构使用,所以也是大连市的金融中心。

  记得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交响乐,当你站在中山广场上环望四周的

  典雅的建筑时,完

  和跌宕起伏。有的

  建筑完全是由大

  块岩石堆砌而成,

  本来出自荒山野

  岭的毫无美感可

  言的顽石,经过设

  计师的精心诠释却仿佛有了的灵性,整座建筑经过百年的风

  雨洗礼后却仍能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让人不得不感叹设计师

  的功力。

  有的建筑采用典型的欧洲风格的巨大圆柱作为门面,在

  柱子底下仰望柱子顶端的巴洛克风格的雕花,真的能感受到

  巴黎广场上的那种浓郁的浪漫奢华情调。

  从建筑上看,大连并不是一般的殖民地,“而更像是殖民者为自己建造的怀乡所”,中山广场更是保留了不同时期不同殖民者用他们的怀乡情结所建造的最优美的建筑,从这点上看中山广场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广场。或许不应该将所有的精美建筑都一一介绍,留下点遐想的空间吧,让你亲临时能主观的感受到中山广场建筑群的独特风格。 中山广场金融中心 全会感受到如交响乐般的恢弘中山广场金融中心

  友好广场

  友好广场,为纪念中苏友好而建于50年代,邻近电影院和娱乐场所比较

  集中,故又被称作大连市的文化中心。 1996年,广场内建起了巨大水晶球,

  托起水晶球的是黄、黑、红、白、棕五种颜色的巨手。此与五大洲不同民族肤

  色一致,也与中国传统的五色土相同,象征着五大洲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共同

  建设一个星球,合力托起大连这颗美丽的明珠。

  友好广场

  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理工给我们的共同感觉就是树多,所以大连理工大学素有森林大学之称。此大学环境幽静,适于学子研究学习。

  通过这次大连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同时也巩固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想象空间。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这次实习中,我才发现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地学好技术。不论是建筑行业还是别的行业,都是一个与人打交道,为人服务的行业,所以我要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实习虽然结束了,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体会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也会在下次实习机会中更加努力。我坚信在此次实习中,通过实践积累的经验将会对我终身受益,这种经验将会在我毕业后的工作中的得到很好的诠释。为了将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会倍加努力。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5

  前 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实习时间: 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

  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

  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概貌:环视市区,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别具风格的绿化广场,组合和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北部湾东北岸,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约有万人口,海岸线长达5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北海所濒临的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四大渔场之一,有经济鱼类600多种、虾类10多种,海产品十分丰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乡,这里出产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称,为珠中极品。北海盛产优质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贝雕、角雕、竹编工艺品美伦美奂。北海同时是中国烟花炮竹生产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烟花炮竹,五彩缤纷的烟花令你童心大发。

  景观:北海市拥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涠洲岛、星岛湖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儒艮(美人鱼)国家自然保护区、白龙珍珠城遗址、合浦汉代墓葬保护区和大士阁、东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著名的旅游景区(点),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北海银滩被国家列为中国五个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岛湖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拍摄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涠洲岛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岛的周围浅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国最靠近大陆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4.实习观察路线及其描述

  第一观测点:海底世界

  观测时间:20xx年5月14日中午

  观测点编号:01

  观测点路线:水产展览馆——海兽厅——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剧场展厅——高科技打造的无水水族馆——负压缸——海底隧道海——人鲨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常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

  观测点的地理内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 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分为a、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鱼)、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标本和奇特的亚热带鱼类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还有水族箱、海龟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视海底隧道、潜水表演、喂鱼表演和人鲨共舞表演等。第二观测点:北海银滩观测时间:20xx年5月14日下午观测点编号:02观测点路线:沿海岸和银滩观测观测点的意义:北海银滩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滩”。观测点的位置:北海银滩度假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海银滩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沙滩区组成,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银滩度假区内的海域海水纯净,陆岸植被丰富,环境优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由于其具有“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可容纳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沙滩运动娱乐项目和海上运动娱乐项目,是我国南方最理想的滨海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所以被海内外游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银滩的沙质,均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滩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达98%以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被专家称为“世界上难得的优良沙滩”。沙子晶莹洁白,掬一把在手里,如精盐一般。因为沙子细腻致密,游人在潮水刚退去的平坦宽阔的海滩漫步,甚至连脚印也不会留下。这一滩碎银,便是无价的富矿。石英砂是制造玻璃、搪瓷、光学仪器等工业品的上好原料。第三观测点:北海老街观测时间:20xx年5月15日上午观测点编号:03观测点路线:沿珠海路观测观测点的意义:广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历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风格的特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备受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该路建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的建成与当时北海建制的升格有关,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观测点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第四观测点: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及海岸观测时间:20xx年5月15日下午观测点编号:04观测点路线:红树林——红树林海岸观测点的意义: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我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观测点的位置:位于北海市区东南方约15公里处。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内有红树种类7种:白骨壤、桐 花树、秋茄、海桑、卤蕨、木榄和红海榄;整个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红树林观光带、金滩和主园区三部份构成。区内拥有一片XX多亩的海上“森林卫士”——红树林,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罕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景区内的红树林属于沙地红树林,约XX多亩。金湾沙地平坦、阳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红树林也是陆地与海洋间特有的景观。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此外,红树林还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在金海湾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间,是一望无际的迷人沙滩,金海湾的沙滩辽阔、纯净,虽然和与沙质细白著称的银滩相隔不远,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令人惊艳的金黄,远远望去像是镶在岸边的一条金色丝带,这片沙滩因此得名金滩,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也由此命名,金滩绵延20多里,滩平坡缓,沙质细腻,因为红树林的原因有着丰富的海产品资源。退潮时宽广的沙滩上留下无数的贝类、螃蟹、沙虫、泥丁,当地的渔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门拿着工具准备去赶海,他们的工具分为两种锄头和铲子,男的力气大用锄头,女的力气小用铲子。看到沙滩上有小洞,洞口里有水并有小气泡,那就说明洞里有东西,这时要求动作非常快把小洞挖开,迅速掏出里边的东西,有时是沙虫,有时是贝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说到这时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跃跃欲试了,那么一会我们到主园区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这报名领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篓跟随渔民一起在沙滩上去赶海,摸螺、捉蟹、挖沙虫、挖泥丁,体验渔民生活。经常有很多游客在赶海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摸螺、捉蟹、挖沙虫的技巧,而且还确确实实收获了不少的海产品,乐趣无穷!

  第五观测点:涠洲岛地貌特征

  观测时间:20xx年5月16日至20xx年5月17日

  观测点编号:05

  观测点路线:火山口地质公园——涠洲岛灯塔——滴水丹屏——石螺口海滩

  观测点的意义: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涠洲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尤其南部的海蚀火山港湾更具特色。现在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涠洲岛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选择涠洲岛作为重点观测点,对于了解火山地貌具有重要作用。

  观测点的位置:涠洲岛是南海北部湾中的最大岛屿,位于北海市沿海南面滨外浅海,离岸直线距离48km,距北海南、北部港口分别为26海里和36海里。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涠洲岛由第四纪玄武岩浆喷发时在水下堆积而形成。该岛经受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演变过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据调查、分析,该岛地貌可分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积一冲积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类型。涠洲岛总的地貌特征是南部沿岸以海蚀地貌为主,北部沿岸以海积地貌和珊瑚礁地貌为主,岛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动的遗迹。总的地势则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缓缓倾斜。

  火山喷发加上随后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态的火山熔岩、火山灰、火山弹以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那一壁壁因火山爆发的烧灼,挤压留下的线条怪诞,色彩绚丽的岩纹和多姿多彩的海蚀,海积地貌随处可见。尤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火山熔岩及绚丽多姿的活珊瑚最为出色,成为岛上丰富的旅游景观。涠洲岛因此被誉为“难得的火山地貌博物馆”。经地质专家考察认定,涠洲岛及相邻的斜阳岛为距今第四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后经构造运动而升出海面的火山岩岛。

  涠洲岛地势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湾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圆椅形,东、北、西三面环山,东拱手与西拱手环抱成娥眉月状,像世大无比的螃蟹横卧海中。码头背靠高10~30米的悬崖峭壁,崖顶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进进出出,人来货往;飞鸟水禽,时隐时现;浪涌波兴,空阔无边;水天一色;气象恢弘。位于涠洲岛西南端,是涠洲最富特色的游览区,其火山口景观、海蚀景观、热带植物景观、生物和天象景观独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主要景点有绝壁揽胜、龙宫探奇、平台听涛、百兽闹海等。

  在港口东拱手与西拱手下,有几处景点:有个山洞传说是反清武士的驻地,叫“贼佬洞”;有个状似卧龟的石穴,叫“海龟窿”;一个形像仔猪的小岛,叫“猪仔岭”;一个酷似一张长着宽额、高鼻、翘下腭的人脸的岩石,叫“洋人头像”。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蚀下,涠洲岛海岸基岩出现海蚀洞、海蚀沟、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窗、海蚀蘑菇等奇妙地貌。

  从整体山岩上分离出的巨型石块,在海水旋流冲刷剥蚀下,形成头大腰细的海蚀蘑菇。岛上西港码头有高3米、宽6米的巨型海蚀蘑菇。当几个海蚀洞受侵蚀而连成一体时,就成为凹进陆地的槽形穴,它被称为“海蚀龛”。涠洲岛风光壮美,比较著名的景点有“滴水丹屏”,“龟豕拱碧”,“芝麻滩”,“法国传教士人头像”,“火山弹荟萃”及三婆庙,圣丹庙,天主教堂和汤显祖观海处等。

  5.体会与收获

  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北海之行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并寻求出呵护主客体双方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博弈机制。

  本次野外实习,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毕业旅行,沿途到处流溢着无限的地质地貌和海滩风光。在看过很多地方后,我们会发现,有差别的地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域发展前景,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观——建筑景观上看出来。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决定了其主要的建筑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个地域所具有的特点。

  任何在地理空间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找到能与之对应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动物、植物),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种地理人文景观现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则是在本次实习过过程中感觉到应该锻炼的地方。也就是说,以后要通过综合地理学各种理论、方法来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现象。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6

  一、地貌学的意义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 花岗岩地貌

  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 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花岗岩红土丘陵表层结构松开的风化壳极易发生散流冲刷和暴流侵蚀,成为崩岗侵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高发区,这类花岗岩地貌以我国的华南地区最为典型。以上这两类花岗岩地貌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其特点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花岗岩风化丘陵地区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XX年5月25,上午8点,在学校出发,往南宁的东北方向前进,经过五塘,老师跟我们解释说南宁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纪岩,我们往东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纪地层,背斜山。该阶段为邕江及小型支流冲出来的小形盆地,呈现波状地形,台地和河谷,该地区以植水稻、玉米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较充足,丘陵上的种桉树,这种耗肥需水大的经济树种。公路两侧是寒武纪砂岩、沉积岩,能清楚地看见地层节理。

  再往前走地形变化较大了,可以看到花岗岩风化壳,花岗岩是块状结构的岩石,坚硬密致,孔隙率约为1%,因而透水性比页岩还要差,只有页岩的1/5。花岗岩属于不透水的岩石,容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的冲蚀。岩性结构坚硬,抵抗侵蚀能力很强,所以花岗岩能够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岗岩岩体有丰富的节理,在节理或断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现崖壁,因为那里的地下水活动较强,岩体抗剪力较弱,易于进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岩体结构坚硬透水性差,节理交错,因此花岗岩容易风化。土壤相当贫脊,以高岭石为主,矿物机质较少,植被难以生长,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为的破坏,导致崩岗,崩岗地貌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因此该地区人烟荒芜,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达昆仑关,看典型的花岗石红色风化壳,沿着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以向岩体内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风化壳。地层在三十米以上。我们来到花岗岩崩岗侵蚀区,用地质捶敲打岩石,判断此处岩石多为白云母。其岩性主要为粗粒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有局面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我们用地质捶敲该岩石,易于散裂,说明花岗岩风化壳粘粒含量少出粒较多,胶结性弱,结构疏松。

  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我们看到一闪过的灰色岩石。老师说那是火山凝灰岩,三叠纪喷发出来。这主要由粒径<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分选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见层理。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看了风化不够彻底的红色风化壳,其碎屑较多,是三叠纪形成的,层面较薄,长期发展下去最终形成高岭石、氧化铁、氧化锰等氧化物。人为破坏植被会形成坡面细流。不过,我们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冲刷的坡面细流而是挖土机挖出的爪痕。

  三、峰林洼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热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缝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边缘部分。峰丛顶部为尖锐的或圆锥状的山峰,而基部相连结簇状。在峰林地形中代表发育较早阶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岩溶进一步发展改变而成。广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贵州高原的边缘部分都是发育了峰丛。而峰林主要发育在湿润热带、亚热带(年均温)>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师说这是发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纯,杂质较多,叫锥状峰林,桂林地区的峰林叫塔状峰林。这里的下边地层为不可熔岩,上边是可熔岩。

  到了上林,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

  从金龙洞出来我们往西北方向前进,坐着车上,我们看见一些没有水的坑,老师说,那是干谷。干谷为岩溶区特有的景观。岩溶地区发育了古河谷,当地壳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流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遇石灰岩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变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来到古零乡,该地区属于峰从洼地,地层漏水严重,以种植玉米为主。 在高大宏伟的灵阳寺下面,老师说这是典型的白云岩(18)我们用地质锤敲打和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区别。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虽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较坚韧,滴稀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岩是起很多的气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容物。途径古寨路口,老师给我们介绍该地区为浅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从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状洼地,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当地居民饮水质量很差,经济落后。

  傍晚,我们在周围都是山的马山县住宿。

  四、 岩溶地貌

  岩溶(或称喀斯特),是一种发育以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的特殊自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区域地貌发育形成一系列与岩石的可溶性相关的独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种封闭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岩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蚀形态,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应的洞穴堆积物,其外在表现为区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现象,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奇峰异洞,如峰林、峰丛、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桥、盲谷、竖井、天坑以及形态各异的岩溶洞穴等。我国岩溶地区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岩溶发育的主要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约137多万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溶,则总面积可达300多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岩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风景资源,成为旅游胜地,如我国世办自然遗产中的九寨沟、黄龙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以及众多的旅游洞穴。

  影响岩溶地貌的因素

  作为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实际上属于地质条件范畴。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岩结晶状况、岩石结构和岩石构造,并导致了溶蚀作用的差异,进而对地貌发育产生影响。不同沉积相碳酸盐岩之间的裂隙也同样是岩溶发育的重要基础。不同类型地层的组合,如砂岩等非岩溶岩层与岩深岩层的组合方式,可以影响到区域或小范围地下水活动,造成不类型的岩溶地貌发育,如半岩溶、全岩溶。岩溶地区水文现象具有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岭不重合的现象,地下河的存在则是岩溶地区特殊水文现象。岩溶地区的地貌与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体力学性质、流动性及流量对于侵蚀或沉积地貌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经常流动的水体,通过多种化学过程(如混合溶蚀)和机械过程,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岩溶地区不同地下水动力带的地下水不同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岩溶溶蚀特征并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洞穴系统的发育。此外,岩溶地区土下存在一个特殊水文带——壤下带(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岩体顶部次生裂隙发育的地带,此处溶蚀作用活跃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epikarst)地貌带。

  到了大龙湖水库,我们下车沿着公路走,观看了两边的岩性,是二元结构,泥盆纪和石炭纪交结而成,形成峰丛洼地,这里水库漏水严重,在这里修建的水库都要进行多处的人工修补。岩性以石炭纪方解石为主,植被较少,其表层风化程度较深,可以看见多处的沿着节理风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来。还看见与灰质岩相似 藻类苔藓系岩。

  我们来到了水库边上的岩溶洞,这里主要成分是常湿钙质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蚀,以化学沉积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岩溶地区,溶洞是指由于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的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洞穴的总称,而洞穴则是指可以容纳人们进入的地下空间。广义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竖井和复杂洞 穴系流等。狭义的溶洞是指发育在潜流带或季节变动带内形成的水平延伸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区别于其他地貌类型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地貌类型。地下河是岩溶地区沿大型岩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较稳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径流,也称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对地下水运动而言,从分散层流运动形式或发展为线性集中紊流运动。从地貌作用上,从简单的化学过程(溶蚀,淀积)发展为兼有化学溶蚀淀积,流水冲蚀机械侵蚀和堆积,崩塌等复合过程。地貌营力大大加强,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两侧漫滩卵石沙粒堆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鹅卵石。

  这个洞很大,我们下去后可以看见洞顶往下有很多的石钟乳,表明水有波动,蒸发出来,溅水沉积而成。确切的说,石钟乳是洞穴沉积中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洞顶裂缝出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淀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的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鹅管凸起,故得名。石钟乳内部呈层状结构,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鹅管。石钟乳的生长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阶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长一厘米。在破损的石钟乳上,我们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岩石,是方解石。在洞顶上,我们还发现了旋窝脚洞,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冲出来的。脚洞是溶蚀作用在岩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浅洞,其成因一般认为是与池沼静水环境或静水滴水环境下水面溶蚀作用相关。脚洞发育后期可以成为地表水转入地下通道,故脚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贯通,成因上仍然是与地表,地下水的溶蚀侵蚀作用相关。也常与河流冲蚀或差异溶蚀有关,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坏的残余。我们深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听见一些滴水声,是从岩洞顶部滴落下来的。洞里还弥漫着泥土的味道夹杂着腥味,仔细一看是蝙蝠屎,用电筒往上照,发现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说明洞里是非常潮湿阴暗的。

  5月26日,8点40分,我们往马山县的东北方向前进,地势逐渐陡峻,是典型的峰丛洼地也叫溶蚀洼地,岩性以石炭系的碳酸盐岩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蚀洼地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几到数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线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残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堆积。洼地与峰林地形同步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扩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洼地面积越大。在地壳间歇上升区,可以形成不同标高的洼地,或在溶蚀洼地之中形成类似“谷中谷”现象。该地区的浅洼地方种植玉米,山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竹子。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出资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们到达了里当乡民乐村,下车观察了此处的洼地。老师说洼地至少有一个排水口。这地区易旱易涝。旱是因为地下漏水,储存不住水。易涝是因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过小,泥沙进入管道造成拥塞,来水太猛就无法消去,洪水一涨就淹没了洼地。我们仔细观看了白云母灰质岩。老师说由于冲蚀风化,生物作用如苔藓类植物作用,使岩层上逐渐形成土壤。我们还真看到岩层上面的小涡有一层薄细粒。不过我怀疑是风把周围的土吹上去的。老师拨开岩石下面的土壤,发现土壤掩盖的岩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触摸感觉凉丝丝的,很湿滑。老师说这是土下溶蚀。我们还去看了传说中的地下河,感觉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样急流、汹涌,倒像地沟水。用手触摸,没发现与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过程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2、弯曲型河床

  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滩宽广,深槽紧靠凹岸,最深点位于凹岸顶点偏下游处,河弯的曲率半径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横断面不对称,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位于两个反向河弯之间转折点,通常称其为过渡段浅滩,故纵剖面亦具有阶梯状坡折。

  弯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向环流作用。当水流经过微弯河床凸岸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产生了水面横比降和横向压力,该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离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与黄压力相加产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层向着凹岸,底层向着凸岸。水流也随着合力方向而运动,即表流流向凹岸,这样就构成了单向环流,由于它发生在弯道,故又称为弯道环流。这种环流与河流的纵向流水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形的环流。单向环流与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结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从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减弱,造成堆积,形成边滩。上、下两个深槽之间的过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积出河心浅滩。在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前移之下,原来微弯的河床也就变成弯曲河床了。

  再往北东东方向前往宾阳不一会地形骤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无垠,绿油油的水稻。这是河流(红水河)扫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弯曲河流扫荡为主。由于弯曲河流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乔移,日长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该地区水水份充足,光照条件好,因此可以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冲击平原是人类文明发源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深厚。

  我们前往大龙湖人工水库,途中我们下车观看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冲出的河谷。现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见许多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多是没有被磨圆的,说明河水冲刷不够。河周围生长着矮灌木丛,其中稔子树很多,正值花开时期,很漂亮。

  我们原路返回马山县,在白沙镇观看了摆在路边的观赏石。由于此类观赏石在大化最为典型,因此也称为大化石。这类观赏石在红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盐岩,经地热形成变质岩。由于形状怪异,自然构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接着,我们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这是二叠纪石灰岩形成的峰丛,地势较平坦,种植水稻,坡上种植桉树。到达两江,我们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侧向侵蚀,凸岸露出一些鹅卵石。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通常情况下,v型谷的谷底几乎为河床所占据。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较缓也有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并与谷坡的坡积裙相连。这时因河谷还是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继续展宽,浅宽的滩上水流速度更加变小,即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这样,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

  而河漫滩沉积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平原河流河漫滩具有二元沉积结构,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积,而且越近底部颗粒越粗,越到上部颗粒越细。河漫滩上层的细粒沉积物是洪水泛滥时悬移质沉积,多为粉砂淤泥。随距河床距离的增加,沉积物有逐渐变细和变薄的趋势。

  河里和河岸的鹅卵石都是从大明山冲刷下来的。鹅卵石成分多种多样。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岩和砂岩,有花斑洞的花岗岩,有较硬的变质岩,有黄铜矿、锡矿,花岗岩寒武纪轻变体,变质程度较深的铅变岩等。同学们拿着地质锤敲打各种岩石,辨别其成分,玩得不亦乐乎。

  此次地貌野外实习课完满结束,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东西。通过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26#39;、东经120°12%26#39;。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平原占%,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无霜期230x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任务

  xx年8月28日

  大奇山

  认识森林土壤,水稻土壤等主要土壤类型,观察其分层情况,学会土壤剖面的描述、选择和整修,土壤标本的采集,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xx年8月29日

  玉皇山

  xx年9月1日

  新沙岛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8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被专家誉为%26ldquo;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26rdquo;。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26ldquo;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26rdquo;。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26ldquo;中国天然碱之都%26rdquo;。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26ldquo;木瓜之乡%26rdquo;。

  桐柏山属于秦岭%26mdash;%26mdash;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26mdash;%26mdash;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26mdash;%26mdash;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26ldquo;桐柏矿%26rdquo;和%26ldquo;围山矿%26rdquo;。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26ldquo;中国地质之谜%26rdquo;、%26ldquo;地质博物馆%26rdquo;、%26ldquo;地质橱窗%26rdquo;。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xx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9

  姓名:李梦

  学号:

  院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环境系

  专业:10级地理科学

  目录:

  一 实习时间

  二 实习地点

  三 实习目的

  四 实习仪器

  五 实习内容

  (一)实习区概况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

  (三)3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

  (四)山地土壤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五)山地水文特征及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六 实习总结

  一 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XX号

  二 实习地点

  翠华山

  三 实习目的

  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

  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

  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

  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 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

  五 实习内容

  (一)实习区概况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翠华

  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

  (1)罗盘仪的构造:罗盘仪的种类很多,但其构造大同小异,都是由磁针、度盘和照准设备等主要配件组成。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八角罗盘(下图),磁针用人造磁铁制成,其中心装有镶着玛瑙的凹圆形轴窝,以便支于度盘中心的钢顶针上,并可灵敏地自由转动。当磁针摆动静止时,其北端即指向磁北方向;在停止使用时应利用制动器把磁针托起,使之固定,在使用罗盘时,由于受磁倾角的影响,磁针并不水平,而是磁针北端向下倾斜,这是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的缘故。愈靠近两极,磁针下倾就愈大。磁针的下倾对实际操作很不方便,所以,在北半球的国家都在罗盘仪的磁针南端绕以铜丝,以使磁针受力平衡,位于水平状态。

  罗盘的刻度盘是铜或铝制的圆盘,一般最小分划值为1°,按0°~360°逆时针方向刻划,以便于直接读取磁方位角。此外,在度盘上

  还附有改正螺丝。若转动它,刻度盘就随之而转动,可以起到改正度盘读数的作用(用于校正磁偏角直接显示真北方向)。

  照准设备为装在0°~180°方向上的一对折叠式觇板,与装在盒盖上的反光镜配合使用。底盘上还装有圆水准器、管水准器和倾斜指示器。圆水准器供保持度盘水平之用。罗盘盒的底面装有操纵测斜指示器的手把,转动手把可使管水准器与测斜指示器同时转动,供测倾斜角时使用。罗盘的矫正由于地磁南北两极与地理南北极不完全重合,因此地球上任一点的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地理北方存在一定得夹

  角 。在使用前要根据当地的磁偏角大小校正罗盘:旋转罗盘的水平刻度向左或向右移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育水平刻度盘0°~180°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使得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岩石产状的测量:斜面的产状要素测量(倾斜的岩层、断层):包括斜面的倾向和倾角、走向、倾向

  1岩层走向的测量 ○

  岩层走向是指岩层层面与水平线交线的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向两端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的读数都可以用来表示岩层的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

  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与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10

  一、实习概况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区域性、时间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也是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人文地理学的野外实习是由人文地理学本身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决定的。尽管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卫星遥感、计算机模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实验室模拟终究不能代替社会考察,因为复杂的人文现象不可能搬到实验室中来,而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各种开发规划中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无法模拟出来的,况且各种开发理论也要到社会中得到验证。

  人文地理学实习是在对老师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地理思维能力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所谓科学的人文地理思维是指面对纷杂的人文现象,采取科学的区域性、综合性思维,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发现各种人文现象的时空联系与差异,揭示它们相互作用的特征与规律。人文地理思维的独特性便是综合性思维、区域性思维及人地相关性思维,具有广放性。它遵循其他学科的理论原则,但又不拘泥于其他学科的桎梏。

  三、实习任务

  人文地理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好一个研究方法,同时在课堂的基础上更加对人文地理学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对长春市桂林路商业区的实地考察和各方面的调查,理解并掌握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其主要任务可分为:

  (1)熟悉并掌握长春市桂林路地段的人文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人文条件、产业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实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分析其所属地段的商业气息,人文概况。

  (3)了解桂林路地段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商品服务业的发展。

  (4)注重分析六条商业街各商业网点类型,描述其商业活动的功能、性质、集聚分散以及人流兴旺程度;对比六条商业街整理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5)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一份综合的人文地理实习调查报告,加深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

  四、关于桂林路商业圈

  桂林路

  由图可知桂林路商业区在南北向(自北向南)由隆礼路、隆礼路胡同、桂林路、桂林路胡同、西康路、西康胡同构成;东西向(自西向东)由长庆街、立信街、百汇街、丰顺街、岳阳街西二胡同构成。这几条线路横贯串成了桂林路商业区,每条路都有其各自的特色所在。

  桂林路商业圈位于朝阳区,是以同光路、牡丹街、自由大路、立信街合围的区域,以同志街和桂林路交汇处为中心。长春市商业圈包括都市级商圈、区域级商圈、社区级商圈和特色商圈。其中桂林路商业圈属于都市级商业圈。

  1、桂林路商业区的繁荣

  桂林路商业区严格来讲并不是以桂林路为主导,它的主干道是同志街,立信街、百汇街、西康路、隆礼路等多条繁华的街道纵贯其中。桂林路仅仅只是其中东西向的一条小路,却承载起了整个桂林路商业区的美名。

  桂林路的专业店、专卖店、餐饮业独具特色,商业氛围浓厚、商业业态成

  熟。以桂林路为中轴,方圆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市政府命名为“长春韩国商业街”,以经营韩国特色商品为,。依林小镇、桂林商厦、小燕莎等几家大型小商品零售店形成互为依赖彼此作用的“集客效应”,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顾客群的时尚、前卫、国际化的购物、休闲、娱乐型商圈,成为长春市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尽管有红旗街和重庆路与之竞争,由于存在空间摩擦和距离衰减,桂林路市场仍有之得天独厚的优势。

  桂林路的繁荣原因有很多,桂林路商业圈主要依托道路两侧临街商业裙房,以品牌专卖店、专营柜台为主,“青春、时尚、科技”的特点,对25岁以下的中、高档青年人消费群体具有重要影响力;桂林路商业圈又称“韩国街”,以经营韩国特色商品为主,吸引了大量韩国友人的投资和光顾,同时也使批走在时尚前沿的青年人驻足于此;该区域周边居住与办公人群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桂林路的繁荣主要依托解放大路上的白领一族和周边学校,如吉林师大、东北师大、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工程学院以及清华外国语学校、师大附中等,另外还集中了省电业局、省中行、省林业厅、省外贸厅、省图书馆、市土地局、朝阳区检察院、韩国江原道办事处等众多行政机构。此外,附近的居民多为医院、教育、政府、文艺等系统的家庭住宅小区,生活品味相对较高,消费能力也相比较强,从而使附近的桂林路繁华。同时,它本身就是农贸市场,吸引消费者,因此吸引大量韩商聚集于此投资。

  五、实习结果

  1、西康路胡同

  西康路胡同大多是以服装店,宠物店,美发店和饭店为主,在下段以宠物店集中为主,上段以服装店的集聚较为明显。西康路中段的商业区较为集中,

  西康路胡同人流量、车流量由东向西变化不太大,店面依次增多,店面级别有所升高,用地向立体化发展。此处支路较少,店面也只有几家,但都是较大规模的,例如红堪KTV。

  2、西康路

  西康路人流量、车流量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店面依次增多,店面级别升高,用地向立体化发展。其中以小吃店多,服装店、商品店多,但均级别低,规模大小不一,但人流量大。周围还有方便消费的银行所在。

  3、桂林路胡同

  桂林路胡同店面居多,大多店面主要以饭店,服饰鞋帽店,美容美发店为主。北侧理发店很多,其他店面级别也相应的有所增加,并且级别高,南侧服装店居多。店面密度增大,用地向立体化发展,娱乐城、网吧等出现。人流量、车流量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店面依次增多,店面级别升高。单桂林路胡同上段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11

  一、地貌学的意义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 花岗岩地貌

  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 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花岗岩红土丘陵表层结构松开的风化壳极易发生散流冲刷和暴流侵蚀,成为崩岗侵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高发区,这类花岗岩地貌以我国的华南地区最为典型。以上这两类花岗岩地貌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其特点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花岗岩风化丘陵地区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XX年5月25,上午8点,在学校出发,往南宁的东北方向前进,经过五塘,老师跟我们解释说南宁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纪岩,我们往东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纪地层,背斜山。该阶段为邕江及小型支流冲出来的小形盆地,呈现波状地形,台地和河谷,该地区以植水稻、玉米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较充足,丘陵上的种桉树,这种耗肥需水大的经济树种。公路两侧是寒武纪砂岩、沉积岩,能清楚地看见地层节理。

  再往前走地形变化较大了,可以看到花岗岩风化壳,花岗岩是块状结构的岩石,坚硬密致,孔隙率约为1%,因而透水性比页岩还要差,只有页岩的1/5。花岗岩属于不透水的岩石,容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的冲蚀。岩性结构坚硬,抵抗侵蚀能力很强,所以花岗岩能够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岗岩岩体有丰富的节理,在节理或断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现崖壁,因为那里的地下水活动较强,岩体抗剪力较弱,易于进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岩体结构坚硬透水性差,节理交错,因此花岗岩容易风化。土壤相当贫脊,以高岭石为主,矿物机质较少,植被难以生长,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为的破坏,导致崩岗,崩岗地貌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因此该地区人烟荒芜,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达昆仑关,看典型的花岗石红色风化壳,沿着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以向岩体内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风化壳。地层在三十米以上。我们来到花岗岩崩岗侵蚀区,用地质捶敲打岩石,判断此处岩石多为白云母。其岩性主要为粗粒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有局面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我们用地质捶敲该岩石,易于散裂,说明花岗岩风化壳粘粒含量少出粒较多,胶结性弱,结构疏松。

  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我们看到一闪过的灰色岩石。老师说那是火山凝灰岩,三叠纪喷发出来。这主要由粒径<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分选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见层理。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看了风化不够彻底的红色风化壳,其碎屑较多,是三叠纪形成的,层面较薄,长期发展下去最终形成高岭石、氧化铁、氧化锰等氧化物。人为破坏植被会形成坡面细流。不过,我们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冲刷的坡面细流而是挖土机挖出的爪痕。

  三、峰林洼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热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缝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边缘部分。峰丛顶部为尖锐的或圆锥状的山峰,而基部相连结簇状。在峰林地形中代表发育较早阶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岩溶进一步发展改变而成。广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贵州高原的边缘部分都是发育了峰丛。而峰林主要发育在湿润热带、亚热带(年均温)>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师说这是发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纯,杂质较多,叫锥状峰林,桂林地区的峰林叫塔状峰林。这里的下边地层为不可熔岩,上边是可熔岩。

  到了上林,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

  从金龙洞出来我们往西北方向前进,坐着车上,我们看见一些没有水的坑,老师说,那是干谷。干谷为岩溶区特有的景观。岩溶地区发育了古河谷,当地壳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流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遇石灰岩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变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来到古零乡,该地区属于峰从洼地,地层漏水严重,以种植玉米为主。 在高大宏伟的灵阳寺下面,老师说这是典型的白云岩(18)我们用地质锤敲打和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区别。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虽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较坚韧,滴稀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岩是起很多的气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容物。途径古寨路口,老师给我们介绍该地区为浅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从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状洼地,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当地居民饮水质量很差,经济落后。

  傍晚,我们在周围都是山的马山县住宿。

  四、 岩溶地貌

  岩溶(或称喀斯特),是一种发育以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的特殊自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区域地貌发育形成一系列与岩石的可溶性相关的独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种封闭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岩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蚀形态,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应的洞穴堆积物,其外在表现为区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现象,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奇峰异洞,如峰林、峰丛、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桥、盲谷、竖井、天坑以及形态各异的岩溶洞穴等。我国岩溶地区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岩溶发育的主要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约137多万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溶,则总面积可达300多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岩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风景资源,成为旅游胜地,如我国世办自然遗产中的九寨沟、黄龙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以及众多的旅游洞穴。

  影响岩溶地貌的因素

  作为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实际上属于地质条件范畴。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岩结晶状况、岩石结构和岩石构造,并导致了溶蚀作用的差异,进而对地貌发育产生影响。不同沉积相碳酸盐岩之间的裂隙也同样是岩溶发育的重要基础。不同类型地层的组合,如砂岩等非岩溶岩层与岩深岩层的组合方式,可以影响到区域或小范围地下水活动,造成不类型的岩溶地貌发育,如半岩溶、全岩溶。岩溶地区水文现象具有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岭不重合的现象,地下河的存在则是岩溶地区特殊水文现象。岩溶地区的地貌与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体力学性质、流动性及流量对于侵蚀或沉积地貌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经常流动的水体,通过多种化学过程(如混合溶蚀)和机械过程,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岩溶地区不同地下水动力带的地下水不同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岩溶溶蚀特征并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洞穴系统的发育。此外,岩溶地区土下存在一个特殊水文带——壤下带(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岩体顶部次生裂隙发育的地带,此处溶蚀作用活跃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epikarst)地貌带。

  到了大龙湖水库,我们下车沿着公路走,观看了两边的岩性,是二元结构,泥盆纪和石炭纪交结而成,形成峰丛洼地,这里水库漏水严重,在这里修建的水库都要进行多处的人工修补。岩性以石炭纪方解石为主,植被较少,其表层风化程度较深,可以看见多处的沿着节理风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来。还看见与灰质岩相似 藻类苔藓系岩。

  我们来到了水库边上的岩溶洞,这里主要成分是常湿钙质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蚀,以化学沉积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岩溶地区,溶洞是指由于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的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洞穴的总称,而洞穴则是指可以容纳人们进入的地下空间。广义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竖井和复杂洞 穴系流等。狭义的溶洞是指发育在潜流带或季节变动带内形成的水平延伸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区别于其他地貌类型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地貌类型。地下河是岩溶地区沿大型岩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较稳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径流,也称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对地下水运动而言,从分散层流运动形式或发展为线性集中紊流运动。从地貌作用上,从简单的化学过程(溶蚀,淀积)发展为兼有化学溶蚀淀积,流水冲蚀机械侵蚀和堆积,崩塌等复合过程。地貌营力大大加强,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两侧漫滩卵石沙粒堆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鹅卵石。

  这个洞很大,我们下去后可以看见洞顶往下有很多的石钟乳,表明水有波动,蒸发出来,溅水沉积而成。确切的说,石钟乳是洞穴沉积中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洞顶裂缝出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淀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的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鹅管凸起,故得名。石钟乳内部呈层状结构,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鹅管。石钟乳的生长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阶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长一厘米。在破损的石钟乳上,我们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岩石,是方解石。在洞顶上,我们还发现了旋窝脚洞,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冲出来的。脚洞是溶蚀作用在岩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浅洞,其成因一般认为是与池沼静水环境或静水滴水环境下水面溶蚀作用相关。脚洞发育后期可以成为地表水转入地下通道,故脚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贯通,成因上仍然是与地表,地下水的溶蚀侵蚀作用相关。也常与河流冲蚀或差异溶蚀有关,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坏的残余。我们深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听见一些滴水声,是从岩洞顶部滴落下来的。洞里还弥漫着泥土的味道夹杂着腥味,仔细一看是蝙蝠屎,用电筒往上照,发现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说明洞里是非常潮湿阴暗的。

  5月26日,8点40分,我们往马山县的东北方向前进,地势逐渐陡峻,是典型的峰丛洼地也叫溶蚀洼地,岩性以石炭系的碳酸盐岩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蚀洼地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几到数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线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残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堆积。洼地与峰林地形同步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扩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洼地面积越大。在地壳间歇上升区,可以形成不同标高的洼地,或在溶蚀洼地之中形成类似“谷中谷”现象。该地区的浅洼地方种植玉米,山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竹子。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出资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们到达了里当乡民乐村,下车观察了此处的洼地。老师说洼地至少有一个排水口。这地区易旱易涝。旱是因为地下漏水,储存不住水。易涝是因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过小,泥沙进入管道造成拥塞,来水太猛就无法消去,洪水一涨就淹没了洼地。我们仔细观看了白云母灰质岩。老师说由于冲蚀风化,生物作用如苔藓类植物作用,使岩层上逐渐形成土壤。我们还真看到岩层上面的小涡有一层薄细粒。不过我怀疑是风把周围的土吹上去的。老师拨开岩石下面的土壤,发现土壤掩盖的岩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触摸感觉凉丝丝的,很湿滑。老师说这是土下溶蚀。我们还去看了传说中的地下河,感觉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样急流、汹涌,倒像地沟水。用手触摸,没发现与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过程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2、弯曲型河床

  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滩宽广,深槽紧靠凹岸,最深点位于凹岸顶点偏下游处,河弯的曲率半径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横断面不对称,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位于两个反向河弯之间转折点,通常称其为过渡段浅滩,故纵剖面亦具有阶梯状坡折。

  弯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向环流作用。当水流经过微弯河床凸岸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产生了水面横比降和横向压力,该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离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与黄压力相加产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层向着凹岸,底层向着凸岸。水流也随着合力方向而运动,即表流流向凹岸,这样就构成了单向环流,由于它发生在弯道,故又称为弯道环流。这种环流与河流的纵向流水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形的环流。单向环流与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结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从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减弱,造成堆积,形成边滩。上、下两个深槽之间的过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积出河心浅滩。在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前移之下,原来微弯的河床也就变成弯曲河床了。

  再往北东东方向前往宾阳不一会地形骤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无垠,绿油油的水稻。这是河流(红水河)扫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弯曲河流扫荡为主。由于弯曲河流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乔移,日长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该地区水水份充足,光照条件好,因此可以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冲击平原是人类文明发源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深厚。

  我们前往大龙湖人工水库,途中我们下车观看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冲出的河谷。现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见许多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多是没有被磨圆的,说明河水冲刷不够。河周围生长着矮灌木丛,其中稔子树很多,正值花开时期,很漂亮。

  我们原路返回马山县,在白沙镇观看了摆在路边的观赏石。由于此类观赏石在大化最为典型,因此也称为大化石。这类观赏石在红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盐岩,经地热形成变质岩。由于形状怪异,自然构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接着,我们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这是二叠纪石灰岩形成的峰丛,地势较平坦,种植水稻,坡上种植桉树。到达两江,我们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侧向侵蚀,凸岸露出一些鹅卵石。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通常情况下,v型谷的谷底几乎为河床所占据。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较缓也有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并与谷坡的坡积裙相连。这时因河谷还是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继续展宽,浅宽的滩上水流速度更加变小,即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这样,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

  而河漫滩沉积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平原河流河漫滩具有二元沉积结构,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积,而且越近底部颗粒越粗,越到上部颗粒越细。河漫滩上层的细粒沉积物是洪水泛滥时悬移质沉积,多为粉砂淤泥。随距河床距离的增加,沉积物有逐渐变细和变薄的趋势。

  河里和河岸的.鹅卵石都是从大明山冲刷下来的。鹅卵石成分多种多样。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岩和砂岩,有花斑洞的花岗岩,有较硬的变质岩,有黄铜矿、锡矿,花岗岩寒武纪轻变体,变质程度较深的铅变岩等。同学们拿着地质锤敲打各种岩石,辨别其成分,玩得不亦乐乎。

  此次地貌野外实习课完满结束,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东西。通过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12

  一、实习目的:

  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

  20xx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注意事项;

  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

  20xx年6月21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早上八点半乘车出的出发,于中午12点左右返校;

  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成果

  猫儿山简介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涵养林。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周低,向东南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实习内容:

  1:当天十一点左右,自猫儿山景区经乌龟江,往山上观察,行至海拔约500m处返回

  从山脚往山上观察,发现猫儿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盖,山顶处,可观察到覆盖的植物比较低矮。沿途经过乌龟江,水清澈见底,无明显的污染,表明水质较好,河床中发育鹅卵石,并可见明显的阶地。途中,可见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交错生长,蝴蝶等昆虫易见。沿途裸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并发育有落水洞。

  从山脚至山上海拔约500m处,由于人工竹林的覆盖以及高差不足,难以观察到植被的分布规律。但,可观察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阔叶林和竹林为主,山顶部分植物较为低矮,由此可见猫儿山的植物分布基本符合垂直分布规律。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生长茂盛,土壤矿物分解较彻底,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过程。主要土壤类型为红、黄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土壤质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层次发育明显,盐基和粘粒的淋溶迁移和淀积作用强烈,表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根据实地观察,有机土的厚度约为10—20cm,发育较好。

  2:下午两点左右,步行至十里峡谷处。

  该处景色宜人,河床中巨大的石块随处可见,流水澄澈,潭中水由于含沙量小,泥沙颗粒小,浮游生物少,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分外迷人的青蓝色。该处的岩石岩性为花岗岩。然而,该处植被也是以人工竹林为主,原始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

  会仙岩溶湿地简介

  湿地,指的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会仙湿地位于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乡大湾村委和雁山区竹园村委,地跨东经110°08′38″-110°16′57″,北纬25°05′08″-25°08′34″。湿地范围涉及2县(区)3乡镇6村委47个自然村约万人,总面积约78km2。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的古桂柳运河(相思埭)由湿地中心穿过,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使漓江与洛清江相连接。会仙湿地地貌是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势平坦,石灰岩孤峰林立,海拔小于500m。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阳强热幅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蒸发量。湿地内的植物主要有:樟树、枫香、苦楝、乌桕、松树,黄荆、柃木、水杨柳、十大功劳、芦苇、三角苇、黄茅草、野苦草、五节芒、野牡丹、蓝丝草、马尾草和厥类。主要动物有:鲤鱼、草鱼、塘角鱼、斑鱼、鲢鱼、黄鳝、白鳝、鲢拐鱼、鲫鱼、龙虾、鳅鱼、福寿螺、燕子、灯鸟,白鹭等。前往湿地的途中,发现湿地附近的水稻田边各种农药瓶随处可见。沿途观察会仙岩溶湿地的水质,发现水质一般,并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外来物种水葫芦、小龙虾及福寿螺,因为缺少天敌,大量的繁殖,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从该地区消失。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使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水面逐渐萎缩,地面逐渐疏干,沼泽和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据了解会仙湿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体属轻度污染,狮子岩一带属中度污染,运河新桥一带属重污染,灌塘南处属严重污染。由于向会仙湿地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农田中未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残留,使部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特别是静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坏湿地景观,更严重的是逐渐将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陆地。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水量减少,加上近年开荒造田、围湖造塘行为的增多,会仙湿地的面积已从25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6平方公里。,但湿地却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亩的速度“缩水”。捕鱼现象十分严重:湖面上随处可见小块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经过它们的身边也没能改变它们的位置。一小块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只地笼,一般直径在一尺五(米)左右、高约7寸(米),里面投放饵料,几乎所有误入地笼的鱼虾都逃不掉。在整个观察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现一只飞鸟,这也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边的芦苇,现在全都不见了,充斥视线的,是人工开挖的鱼塘和荒草地。

  途中,经过龙山,登顶俯瞰湿地,心中有各种感叹,若如此美景就此消失,该是多大的遗憾。龙山的岩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典型的岩溶地貌。

  临桂会仙湿地在调节径流、蓄洪抗旱、防治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生态修复是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水资源调蓄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水源的蓄积和排泄,对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及旱、涝灾害的减灾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挺高环保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四、实习感受

  通过本次的河流地貌认识实习,在感叹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不仅陶冶了情操开拓了视野更让书本的理论和实际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实际情况和经典案例是有区别的,在遇到不同的情况需要我们运用平时所学,认真思考,野外实习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要认真观察,从中刻苦钻研,方能打牢基础,为解决日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铺垫。另外,在本次实习中,所发现的情况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猫儿山的人工竹林、会仙湿地的外来物种对其生态多样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猫儿区开发、改湿地为农田、鱼塘,污水排放进入湿地等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是触目惊心的,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让影响最小化,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03期

  《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13

  一、地貌学的意义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 花岗岩地貌

  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 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花岗岩红土丘陵表层结构松开的风化壳极易发生散流冲刷和暴流侵蚀,成为崩岗侵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高发区,这类花岗岩地貌以我国的华南地区最为典型。以上这两类花岗岩地貌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其特点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花岗岩风化丘陵地区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XX年5月25,上午8点,在学校出发,往南宁的东北方向前进,经过五塘,老师跟我们解释说南宁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纪岩,我们往东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纪地层,背斜山。该阶段为邕江及小型支流冲出来的小形盆地,呈现波状地形,台地和河谷,该地区以植水稻、玉米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较充足,丘陵上的种桉树,这种耗肥需水大的经济树种。公路两侧是寒武纪砂岩、沉积岩,能清楚地看见地层节理。

  再往前走地形变化较大了,可以看到花岗岩风化壳,花岗岩是块状结构的岩石,坚硬密致,孔隙率约为1%,因而透水性比页岩还要差,只有页岩的1/5。花岗岩属于不透水的岩石,容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的冲蚀。岩性结构坚硬,抵抗侵蚀能力很强,所以花岗岩能够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岗岩岩体有丰富的节理,在节理或断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现崖壁,因为那里的地下水活动较强,岩体抗剪力较弱,易于进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岩体结构坚硬透水性差,节理交错,因此花岗岩容易风化。土壤相当贫脊,以高岭石为主,矿物机质较少,植被难以生长,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为的破坏,导致崩岗,崩岗地貌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因此该地区人烟荒芜,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达昆仑关,看典型的花岗石红色风化壳,沿着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以向岩体内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风化壳。地层在三十米以上。我们来到花岗岩崩岗侵蚀区,用地质捶敲打岩石,判断此处岩石多为白云母。其岩性主要为粗粒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有局面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我们用地质捶敲该岩石,易于散裂,说明花岗岩风化壳粘粒含量少出粒较多,胶结性弱,结构疏松。

  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我们看到一闪过的灰色岩石。老师说那是火山凝灰岩,三叠纪喷发出来。这主要由粒径<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分选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见层理。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看了风化不够彻底的红色风化壳,其碎屑较多,是三叠纪形成的,层面较薄,长期发展下去最终形成高岭石、氧化铁、氧化锰等氧化物。人为破坏植被会形成坡面细流。不过,我们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冲刷的坡面细流而是挖土机挖出的爪痕。

  三、峰林洼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热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缝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边缘部分。峰丛顶部为尖锐的或圆锥状的山峰,而基部相连结簇状。在峰林地形中代表发育较早阶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岩溶进一步发展改变而成。广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贵州高原的边缘部分都是发育了峰丛。而峰林主要发育在湿润热带、亚热带(年均温)>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师说这是发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纯,杂质较多,叫锥状峰林,桂林地区的峰林叫塔状峰林。这里的下边地层为不可熔岩,上边是可熔岩。

  到了上林,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

  从金龙洞出来我们往西北方向前进,坐着车上,我们看见一些没有水的坑,老师说,那是干谷。干谷为岩溶区特有的景观。岩溶地区发育了古河谷,当地壳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流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遇石灰岩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变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来到古零乡,该地区属于峰从洼地,地层漏水严重,以种植玉米为主。 在高大宏伟的灵阳寺下面,老师说这是典型的白云岩(18)我们用地质锤敲打和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区别。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虽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较坚韧,滴稀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岩是起很多的气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容物。途径古寨路口,老师给我们介绍该地区为浅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从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状洼地,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当地居民饮水质量很差,经济落后。

  傍晚,我们在周围都是山的马山县住宿。

  四、 岩溶地貌

  岩溶(或称喀斯特),是一种发育以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的特殊自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区域地貌发育形成一系列与岩石的可溶性相关的独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种封闭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岩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蚀形态,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应的洞穴堆积物,其外在表现为区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现象,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奇峰异洞,如峰林、峰丛、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桥、盲谷、竖井、天坑以及形态各异的岩溶洞穴等。我国岩溶地区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岩溶发育的主要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约137多万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溶,则总面积可达300多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岩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风景资源,成为旅游胜地,如我国世办自然遗产中的九寨沟、黄龙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以及众多的旅游洞穴。

  影响岩溶地貌的因素

  作为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实际上属于地质条件范畴。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岩结晶状况、岩石结构和岩石构造,并导致了溶蚀作用的差异,进而对地貌发育产生影响。不同沉积相碳酸盐岩之间的裂隙也同样是岩溶发育的重要基础。不同类型地层的组合,如砂岩等非岩溶岩层与岩深岩层的组合方式,可以影响到区域或小范围地下水活动,造成不类型的岩溶地貌发育,如半岩溶、全岩溶。岩溶地区水文现象具有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岭不重合的现象,地下河的存在则是岩溶地区特殊水文现象。岩溶地区的地貌与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体力学性质、流动性及流量对于侵蚀或沉积地貌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经常流动的水体,通过多种化学过程(如混合溶蚀)和机械过程,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岩溶地区不同地下水动力带的地下水不同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岩溶溶蚀特征并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洞穴系统的发育。此外,岩溶地区土下存在一个特殊水文带——壤下带(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岩体顶部次生裂隙发育的地带,此处溶蚀作用活跃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epikarst)地貌带。

  到了大龙湖水库,我们下车沿着公路走,观看了两边的岩性,是二元结构,泥盆纪和石炭纪交结而成,形成峰丛洼地,这里水库漏水严重,在这里修建的水库都要进行多处的人工修补。岩性以石炭纪方解石为主,植被较少,其表层风化程度较深,可以看见多处的沿着节理风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来。还看见与灰质岩相似 藻类苔藓系岩。

  我们来到了水库边上的岩溶洞,这里主要成分是常湿钙质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蚀,以化学沉积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岩溶地区,溶洞是指由于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的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洞穴的总称,而洞穴则是指可以容纳人们进入的地下空间。广义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竖井和复杂洞 穴系流等。狭义的溶洞是指发育在潜流带或季节变动带内形成的水平延伸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区别于其他地貌类型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地貌类型。地下河是岩溶地区沿大型岩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较稳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径流,也称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对地下水运动而言,从分散层流运动形式或发展为线性集中紊流运动。从地貌作用上,从简单的化学过程(溶蚀,淀积)发展为兼有化学溶蚀淀积,流水冲蚀机械侵蚀和堆积,崩塌等复合过程。地貌营力大大加强,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两侧漫滩卵石沙粒堆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鹅卵石。

  这个洞很大,我们下去后可以看见洞顶往下有很多的石钟乳,表明水有波动,蒸发出来,溅水沉积而成。确切的说,石钟乳是洞穴沉积中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洞顶裂缝出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淀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的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鹅管凸起,故得名。石钟乳内部呈层状结构,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鹅管。石钟乳的生长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阶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长一厘米。在破损的石钟乳上,我们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岩石,是方解石。在洞顶上,我们还发现了旋窝脚洞,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冲出来的。脚洞是溶蚀作用在岩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浅洞,其成因一般认为是与池沼静水环境或静水滴水环境下水面溶蚀作用相关。脚洞发育后期可以成为地表水转入地下通道,故脚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贯通,成因上仍然是与地表,地下水的溶蚀侵蚀作用相关。也常与河流冲蚀或差异溶蚀有关,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坏的残余。我们深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听见一些滴水声,是从岩洞顶部滴落下来的。洞里还弥漫着泥土的味道夹杂着腥味,仔细一看是蝙蝠屎,用电筒往上照,发现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说明洞里是非常潮湿阴暗的。

  5月26日,8点40分,我们往马山县的东北方向前进,地势逐渐陡峻,是典型的峰丛洼地也叫溶蚀洼地,岩性以石炭系的碳酸盐岩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蚀洼地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几到数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线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残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堆积。洼地与峰林地形同步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扩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洼地面积越大。在地壳间歇上升区,可以形成不同标高的洼地,或在溶蚀洼地之中形成类似“谷中谷”现象。该地区的浅洼地方种植玉米,山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竹子。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出资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们到达了里当乡民乐村,下车观察了此处的洼地。老师说洼地至少有一个排水口。这地区易旱易涝。旱是因为地下漏水,储存不住水。易涝是因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过小,泥沙进入管道造成拥塞,来水太猛就无法消去,洪水一涨就淹没了洼地。我们仔细观看了白云母灰质岩。老师说由于冲蚀风化,生物作用如苔藓类植物作用,使岩层上逐渐形成土壤。我们还真看到岩层上面的小涡有一层薄细粒。不过我怀疑是风把周围的土吹上去的。老师拨开岩石下面的土壤,发现土壤掩盖的岩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触摸感觉凉丝丝的,很湿滑。老师说这是土下溶蚀。我们还去看了传说中的地下河,感觉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样急流、汹涌,倒像地沟水。用手触摸,没发现与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过程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2、弯曲型河床

  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滩宽广,深槽紧靠凹岸,最深点位于凹岸顶点偏下游处,河弯的曲率半径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横断面不对称,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位于两个反向河弯之间转折点,通常称其为过渡段浅滩,故纵剖面亦具有阶梯状坡折。

  弯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向环流作用。当水流经过微弯河床凸岸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产生了水面横比降和横向压力,该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离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与黄压力相加产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层向着凹岸,底层向着凸岸。水流也随着合力方向而运动,即表流流向凹岸,这样就构成了单向环流,由于它发生在弯道,故又称为弯道环流。这种环流与河流的纵向流水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形的环流。单向环流与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结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从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减弱,造成堆积,形成边滩。上、下两个深槽之间的过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积出河心浅滩。在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前移之下,原来微弯的河床也就变成弯曲河床了。

  再往北东东方向前往宾阳不一会地形骤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无垠,绿油油的水稻。这是河流(红水河)扫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弯曲河流扫荡为主。由于弯曲河流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乔移,日长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该地区水水份充足,光照条件好,因此可以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冲击平原是人类文明发源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深厚。

  我们前往大龙湖人工水库,途中我们下车观看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冲出的河谷。现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见许多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多是没有被磨圆的,说明河水冲刷不够。河周围生长着矮灌木丛,其中稔子树很多,正值花开时期,很漂亮。

  我们原路返回马山县,在白沙镇观看了摆在路边的观赏石。由于此类观赏石在大化最为典型,因此也称为大化石。这类观赏石在红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盐岩,经地热形成变质岩。由于形状怪异,自然构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接着,我们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这是二叠纪石灰岩形成的峰丛,地势较平坦,种植水稻,坡上种植桉树。到达两江,我们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侧向侵蚀,凸岸露出一些鹅卵石。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通常情况下,v型谷的谷底几乎为河床所占据。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较缓也有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并与谷坡的坡积裙相连。这时因河谷还是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继续展宽,浅宽的滩上水流速度更加变小,即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这样,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

  而河漫滩沉积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平原河流河漫滩具有二元沉积结构,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积,而且越近底部颗粒越粗,越到上部颗粒越细。河漫滩上层的细粒沉积物是洪水泛滥时悬移质沉积,多为粉砂淤泥。随距河床距离的增加,沉积物有逐渐变细和变薄的趋势。

  河里和河岸的.鹅卵石都是从大明山冲刷下来的。鹅卵石成分多种多样。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岩和砂岩,有花斑洞的花岗岩,有较硬的变质岩,有黄铜矿、锡矿,花岗岩寒武纪轻变体,变质程度较深的铅变岩等。同学们拿着地质锤敲打各种岩石,辨别其成分,玩得不亦乐乎。

  此次地貌野外实习课完满结束,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东西。通过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篇14

  第一章、齐齐哈尔——大连沿途主要城市经济特点

  这次从齐齐哈尔到大连乘坐2210次列车,沿途主要经过了大庆,沈阳,长春,铁岭,沈阳,鞍山等市,这些城市经济各有特点,以下是一些介绍。

  (一)大庆

  简介

  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西部,为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的新兴城市。大庆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自二十世纪建市以来,累计出产原油二十多亿吨,上缴利税一万七千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五百多亿美元。 经济综述

  大庆的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实现整体跨越以原油持续4000万吨稳产为标志,百年油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十一五计划结束,大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400亿元增长到2900亿元,地方经济增加值由310亿元增长到1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302亿元增长到1036亿元,粮食总产由亿斤增长到亿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亿元增长到5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70亿元增长到亿元,主要指标都翻一番以上,实现历史性突破。以原油持续4000万吨稳产为标志,百年油田建设稳步推进;以120万吨乙烯改扩建为标志,石化产业战略升级;以沃尔沃汽车等产业龙头项目引进为标志,地方工业突破发展;以建成百亿斤粮食产能基地为标志,现代农业实现跨越;以北国之春梦幻城和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开工建设为标志,服务业加快提升。地方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油与非油经济比例由65:35调整到52:48,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大庆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21位。大庆油区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型油区之一。除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外,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很快石油化工产品有燃料油、润滑油、化纤、化肥、乙烯等80多种。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建材、轻纺、塑料、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工业也得到发展。油化支撑、地方壮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大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20亿元、增长%。原油保持稳产。生产原油4000万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石化扩能增效。120万吨柴油加氢、万吨聚丙烯酰胺等项目建成投

  产,120万吨乙烯改扩建、30万吨聚丙烯二期等大项目加快推进,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360亿元、增长%。地方工业高速增长。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4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2个。大庆联谊石化恢复生产、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展华生化科技等企业加快壮大,全市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81家,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90亿元、增长55%。园区经济加快发展。高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56%,倍增目标如期实现。经开区、林源工业区以及各县区专业园区功能整体提升,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地方工业是推动大庆发展的又一支重要力量。近三年来,地方工业一直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形成了石化和农产品加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1%2B5”的接续产业发展格局,金锣、奥维、华科、大庆盛永家蝇、日月星、惠尔康等一批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辟建了大豆产业园、精细化工园、皮革城、轻纺城、石蜡工业园、橡胶工业园、注塑城、塑编城等19个优势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20xx年全市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大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唯一一个依托石油、石化优势创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xx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22亿元,工业总产值229亿元,工业增加值56亿元,利税26亿元。

  (三)长春

  简介

  长春,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座落於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

  经济综述

  20xx年长春全市GDP实现4040亿元,增长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00亿元,增长4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3亿元,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000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按新口径累计完成2450亿元,同比增长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元和7400元,分别增长14%和1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长春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拥有国际、国内航线三十四条,铁路、公路四通

  八达,已同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长途电话直拨和图文传送。九八年市政府相继出台了鼓励外商投资、鼓励国内投资、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等一系列政策规定,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纷纷来长春投资兴业。目前,长春地区已有外商投资企业二千多家。已同日本的仙台、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的小石城、加拿大的温泽等十一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长春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吉林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域,农业高度发达。中国十个产粮大县有七八个来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于长春平原。围绕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带动长春农牧业发展动力强劲,20xx年长春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长春皓月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其清真产品远销中东和阿拉伯世界,赢得广泛赞誉。

  (四)铁岭

  简介

  铁岭市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城市之一,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铁岭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粮食主产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新兴的煤电能源之城。

  经济综述

  农业

  铁岭素有“辽北粮仓”之称,拥有4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正常年景全市粮食总产量25亿公斤以上,其中玉米20亿公斤,出口量占全省三分之二。铁岭是辽宁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市肉牛、生猪、鹿、羊和家禽饲养量已分别达到126万头、万头、万只、5万只和8660万只。西丰县、昌图县、铁岭县、开原市为全国桔杆养牛示范县,铁岭市是全国桔杆养牛示范区;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县为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昌图黑猪”是辽宁省地方优良品种;昌图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豁鹅之乡”;西丰参茸药材市场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参茸集散地。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17万亩,年产量270万吨。其中保护地面积达26万亩,年产各类鲜细蔬菜160万吨。

  工业

  现有机械、电子、冶金、煤炭、橡塑、食品、制革、医药、化工、纺织等35个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14篇 人文地理学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