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共3篇(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4199个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共3篇(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欢迎参阅。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共3篇(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共1

《关于永兴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这次的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永兴县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时间是2012年月1日至2月11日,地点是在永兴县。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实力大幅增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亿元,比2005年增长倍,年均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超过元,达到元;财政总收入亿元,比2005年增加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2005年增加亿元,年均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2005年增加亿元,年均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是“十五”规划期的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2005年增加亿元,年均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亿美元,年均增长%。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与2005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都保持了全省经济强县的地位。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道路交通发展迅猛。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公里,建设通村公路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的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超过150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余处。农村电网改造取得较

  好成效,90%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农村通信娱乐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县村组电视覆盖率100%,其中75%的村通有线电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扩容提质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实施县城“南延西扩”战略,共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30余个,全面推进龙山路、环城西路、永湘路、滨河路、采煤沉陷区安置工程、汇邦新天地、银城假日酒店、金河铭庄、碧水嘉苑、荣裕国际新城、安陵书院、中国白银第一坊、昌兴花园、教师安居工程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程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0平方公里增加到1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提升到%。

  三.基础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农业增加值亿元,年均增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水稻总产量万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冰糖橙产业种植面积由万亩发展到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5家增加到30多家,建设了城关—碧塘—湘阴渡现代农业示范区, 引进广州先步、郴州乐活、郴州鼎圣、中南三泰、旺盛种养、中港捷兴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培育了湘阴渡万亩无公害蔬菜、鲟鱼养殖、涌水万亩冰糖橙、黑山牧场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优质稻、冰糖橙种苗、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优质肉牛、特种水产、休闲农业8大主导产业基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10年,工业增加值亿元,占GDP的比重达%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打造了稀贵及有色金属、煤炭、水电、烟花鞭炮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金银冶炼、烟花鞭炮、再生纸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区为支撑的“一园十区”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9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2010年被省科技厅列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年均增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特色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中国银都工业游、便江丹霞游、板梁古村民俗游、悦来温泉休闲游、黄克诚故居红色游为重点的旅游体系。2009年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94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6530元和283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平方米和平方米,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和平方米;恩格尔系数预计为%,城镇、农村居民生活已进入了40-50%的小康水平阶段。

  五.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成果明显巩固;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改造,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合格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2010年,全县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新增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缓解。完成24个乡镇医院改扩建项目、11个村卫生室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0个农家书屋。把就业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49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06人,城镇失业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养老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五保户”住院实行“零费用”制,新建乡镇敬老院20所,自然灾害应急机制逐步健全,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建设取得实效,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现状

  一.地域慨括

  在湘东南永兴县境内,位于东径112°43′至113°35′,北纬25°58′

  至26°29′之间,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全县总土地面积万公顷,有林地面积万公顷,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立竹蓄积万根,森林覆盖率达%,林木绿化率%,是省7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

  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

(一) 全县生态林业布局初具雏形

  1998年,在是生态公益林补助试点项目的推动下,我县生态公益林试点按照“两河三江四库五线”(即西河、九山河;便江、注江、永乐江;青山垅水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国道107线、省

212、213线)为骨干的生态林业体系布局区划,区划生态公益林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其中国家级公益林万公顷。

(二) 生态林业建设已初见成效

  2003年,通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全县生态林业建设规模已近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5%。其中退耕还林项目万公顷,长江防护林项目造林及封山育林等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项目万公顷。特别是2003年度,以退耕还林项目为载体,我县实施了“三难地”绿化攻坚和“京珠高速公路绿化提质”工程,完成人工造林万公顷,实现了“三难地全面绿化,加速了全县西河、九山河及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国道107线、省212线生态林业建设进程。

(三)生态林业建设开辟了新的经营模式

  长防林、退耕还林项目(包括“三难地绿化改造、京珠高速公路绿化提质工程)逐步推行土地合理流转、大户承包、“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机制,生态林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近几年来,全县大户承包及“基地+农户”模式造林面积达万公顷,占项目造林面积的40%。

  三.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林业意识不强,生态林业建设行政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大

  部分群众对生态林业建设认识不足,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只是林业部门的工作,没有钱拨付下来就不搞;即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个别人只考虑自身的眼前局部大利益,想尽办法设置障碍,不愿接受生态林业建设任务,即使接受了任务也抱着领取国家补助的心态而对造林质量、抚育管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有部分基层领导也认为生态工程建设见效慢,政绩不明显,不去履行职责,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和时间抓这项工作。

(二)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地域间差距较大,东部山区群众植树护林有经验、有习惯,生态林造林积极性高,质量好,而西部地区则难以推动;另一方面由于林权分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户造户管不到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造成工程造林质量低下,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三)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森林火灾频繁,全县退耕还林、长防林、封山育林、“三难地”及高速公路绿化提质等工程项目,火灾受损面积近半,特别是冰雪灾害后,火灾更是连连不断,林业部门和部分乡镇尽管已是尽力打防,但收效甚微。二是环境污染对生态林业建设破坏力大。近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冶炼企业污染还是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便江、西河下游、以及黄泥至柏林、洞口的S212一线区域污染损失森林面积达万公顷以上,并且还在增加,同时水资源也出现连锁反应。三是上些年采矿业乱采滥挖,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无法恢复,保守估计:大量堆积岩石每年蚕食林地百亩以上。因此,我县生态林业建设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生态林业工程项目经费短缺

  特别是退耕还林项目任务大,操作程序复杂,管理难度大,需要持久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国家并没有拨付工作经费,仅依靠林业部门从育林资金中列支,长期以往,林业部门将不堪重负,难以维持,势必影响各级抓生态林业项目的积极性和相关林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于自己家乡又有了更加深一层次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家乡的发展情况更加明了。对于自己家乡的发展更具有期待与期望。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学校、学院给我们的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是给了我们的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真正做一个奋发有为的现代青年!

  贵州调查报告

  家乡社会调查报告(共19篇)

  印象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家乡调查报告(共8篇)

  家乡调查报告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共2

  四川省兴文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

  一.调查背景、目的、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比重不断提高,旅游开发也就成为我国现阶段重点开发对象。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多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开发构成。因此,对我对家乡宜宾市兴文县的旅游业及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对我更好的认识和学习旅游经济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乌蒙山余脉,全县南高北低,分为槽坝、丘陵、低山、中山四个地貌类型,海拔276米至1795米。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由于兴文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境内保存了——亿年各个时代的碳酸盐或含碳酸盐的地层,是喀斯特地貌最为久远最为齐全分布最广泛的地方。

  2.调查目的:配合专业学习,让自己在学习中更加直观易懂易掌握,自己学习

  兴趣,同时提高自己对旅游经济开发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3.调查时间:2012年2月8日——2012年2月15日

  4.调查地点:宜宾市兴文县兴文石海天泉洞与僰王山景区

  5.调查方法:网上查阅资料,旅游局咨询相关部门,走访当地居民,景区实地调查观察。

  二.调查内容

1、兴文县地理位置概述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乌蒙山余脉,全县南高北低,分为槽坝、丘陵、低山、中山四个地貌类型,海拔276米至1795米。文县的地质构造属川南折皱带构造体系,川、滇、黔坳陷范围,地层出露,从新生界第四系近代河流冲积到古生界寒武系娄山关群共8个系27个组,县境中南部仙境峰山隆起,将全县分为南北两翼,北部北低南高,海拔米至米,南部北高南低,海拔米至501米。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由于兴文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境内保存了——亿年各个时代的碳酸盐或含碳酸盐的地层,是喀斯特地貌最为久远最为齐全分布最广泛的地方。

2.兴文县的旅游资源及其地理位置

  兴文县现已开发的主要两大旅游资源是兴文石海天泉洞景区与僰王山景区。兴文石海天泉洞景区位于古宋镇25公里外的石林镇境内,它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地面怪石林立,如云南路南石林;地下溶洞纵横,似桂林芦笋迷宫,天下奇观集于一地,上下相映,与竹海、恐龙、悬棺并列为川南四绝。僰王山景区地处蜀南竹海与兴文石海洞乡之间。其主峰黑帽顶海拔1180米,山上植被茂密,生长着楠竹和许多珍稀植物,有“小竹海”之称。同时兴文县

  还有尚待充分开发的古城遗址凌霄城与九丝城。凌霄城建于南宋理宗保佑五年,位于县城西面黑帽顶西南方。尤其是2007年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发现神奇溶洞群,尚待开发的新兴旅游资源。

3.兴文县旅游业发展概况

  1986年11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发[1986]220号文通知审定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兴文县就在其中。2000年2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把僰王山列为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召开,兴文县政府借此契机大力发展兴文县的旅游业,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经过2006年的整顿,兴文县的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更新和完善,兴文石海的魅力和吸引力不断的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游客数量逐年上升。2007年举办第二届苗族花山节,通过4A级景区复核,启动5A级风景区申请工作,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最佳自然景区,国家风景名胜优秀展示奖。

  2007年,五一黄金周旅游收入718万,同比上涨35%,十一黄金周旅客人数达万人次,同比上涨14%,旅游收入达935万,同比上涨30%。全年旅客量增加%,旅游收入亿,增长%。1980年至2008年中外游客210余万人次,海外游客580余人次,科学考察,科普教育720批次,中外联合8批次,国外旅考17批次,共收入187亿元创汇收入亿。截至2008年12月,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在全省排位跃居第三,较2007年上升三位。宜宾旅游再次实现突破,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兴文石海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地质公园和“廉政文化进景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4.政府近年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措施

  政府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自2006年以来,通过政府旅游形象宣传而进行的旅游市场宣传促销,不仅使我县在各个地区的知名度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使我县的旅游客源市场得到了有效拓展。一是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科学分析,将整个客源市场进行了

  一、二、三级划分,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二是采取了空中形象宣传和地面跟踪促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多形式、广范围的形象宣传和促销活动;三是制定并实施了强有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组团到我县旅游。由于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较大、目的性较强、跟踪服务及时,三年来,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趋势。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经过近年来努力,全县已达407家。旅游公司4家,旅行社及分社6家(含门市部),在册导游人员94人。旅游餐饮店90家,宾馆、旅社、民居客栈180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2家,一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客栈3家、三星级客栈5家、二星级客栈4家),农家乐100余家,旅游商品专卖店50余家,全县共有标准床位近4500张。有各类旅游船只40艘、小机动船11艘260座。另外还有旅游咨询服务点3个,导游服务管理中心1个,合格导游(讲解)员94人。旅游接待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5.兴文县旅游业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兴文县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促进了兴文县的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缺点和不足。

第一、有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如凌霄城和九丝城遗址。凌霄城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一个红色革命纪念地,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第二、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如天泉洞景区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内八仙洞还有大洞,那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还可以继续开发其中的一个,同时景区内景观基础设施还需完善更新。

第三、整个旅游区缺乏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一个很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商品。游客在旅游地都很希望买到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小商品,以作纪念。

第四、旅游区的民族特色文化还需进一步打造。兴文县是一个苗族比较集聚的区域,苗族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深入打造苗族文化使其魅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兴文县也是僰人文化遗址集中区,深入研究古僰人文化,丰富僰文化内容,提高其文化的吸引力。进而增加兴文县的旅游业活力。

第五、对兴文县的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没有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来加大对兴文县的宣传。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宣传,只有将本地的旅游资源推广出去,提高它的知名度,让大众了解它知道它,从而让游客产生旅游的欲望。只有宣传出自己的旅游资源才能使本地的旅游业充分的活跃起来。

6.兴文县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一、旅游资源的破坏。兴文县旅游资源开发内型着重于自然景观的开发,属自然景观开发型。由于自然物的脆弱型,所以很容易被人为的破坏。在考察的两天中发现游客对僰王山和天泉洞景区的破坏比较严重。游客缺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尤其是未成年人,到处乱刻乱画。在僰王山景区乱刻乱划的现象比较严重,随处都可以看到游客用小刀乱刻的痕迹。而在天泉洞景区,主要是对石钟乳的破坏。天泉洞溶洞内的第一二层是没有灯光照射的,属于半开发区,主要目的是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石钟乳,而有的游客藉此机会就对比较脆弱的石钟乳进行破坏,同时旅游开发者也为让游客更好的观看,人为的将一些石笋、石柱给敲断,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第二、旅游设施缺乏和破坏,并未有及时修复。旅游区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游客带来很多的方便。在兴文县的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保护不是很到位。在僰王山景区指路牌缺乏,景点简绍牌有的被损坏,从损害的痕迹来看已经有很久的时间,而相关的旅游管理部门并没有进行修复,同时在僰王山景区内,各个景点处缺少休息的凳子,每个景点都应为游客准备石凳或则其他的休息设施,同时也方便游客在景点处留影以作纪念。在僰王山景区,一路上垃圾桶较少,造成有些景点垃圾相对较多。在景区中缺少必要的、上的档次的旅馆。

第三、旅游区环境保护做得不够仔细。细节决定成败。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做得不够好,会影响到游客的心情。因此,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必须做得仔细。在兴

  文石海天泉洞景区环境保护的大方向是做到位了,但在细节上还需加强,如一路上导游并没有注意到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环境,也没有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而在僰王山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更是较少。

  三.调查结果

  兴文县的旅游业为兴文县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兴文县的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通过这次考察认识到了兴文县的旅游开发属于充分开发自然景观型,有这类型深受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旅游保护工作就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兴文县经济的发展,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68元,增长%。。

  七天的调查结合所学的知识认识到兴文县的旅游资源开发遵循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①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建设的基本方针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不要破坏自然景观和原有的气氛③保护历史文物和古迹固有的原貌④突出民族性和地方特点⑤防止污染,保护环境⑥讲究经济效益,要求投资少,收效快。只有遵循以上原则才能使旅游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旅游开发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才可以为地方经济做贡献。

  兴文县的旅游业的发展还需加大对为开发的有潜力的并且能够开发的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突破其地区局限性,多重点全方位的开发。在着重打造天泉洞和僰王山景区的同时也加大对凌霄城和九丝城的开发力度。进一步的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同时完加强与完善宾馆建设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激发兴文县旅游业更多的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兴文县的发展。

  针对兴文石海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完善,旅游管理者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的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观察和维护。同时应加强导游的业务培训,加强导游的旅游环境保护宣传的意识,针对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应遵循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开发与保护并举,注重环境保护,做到原始开发、生态开发、绿色开发,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注意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不要超负荷的接待旅客,造成环境的破坏。

  兴文县的旅游业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广告宣传,

  个人感想:

  通过

14、15日的考察,了解到兴文县的旅游业发展概况,加强了自己对卡斯特地貌的直观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虽然在这次的考察中存在这一些不足,如对旅游业发展的概况了解的不够全面,考察地点与时间都有限制等,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考察效果,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考察实践机会,以此来扩大我们的眼界增长自己见识与知识。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共3

  我的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我的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我的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篇【一】“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调查报告关于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

  通过对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进行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调查和分析,为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调查地点: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

五、调研经过及内容

(一)走访村委

1、村庄基本概况

  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位于大方县八堡乡北部,距八堡乡政府驻地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XXX户,2XXX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d{2,3}元,居住有XX%以上的苗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2、村庄环境建设情况:

⑴村庄基本面貌:A、村容村貌良好、干净整洁;B、茅草房的改建已完成XX%;C、各组道路全部硬化;D、各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较好;

⑵基本设施建设

  复兴村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复兴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

  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⑶村庄自然环境

  复兴村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二)与村民实地访谈

1、村民生活情况:

  XX%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XX%的村民们都用上了电。大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高兴劲都洋溢在各自的脸上。

1、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

  复兴村XX%以上村民都是苗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苗家盖碗肉、苗家水花酒、苗家鸡八块等。民族特色的饮食让复兴村的经济明显增长。

2、大力推进民族旅游文化

  以苗族的传统节日为主的旅游文化,让复兴村的发展蒸蒸日上,形成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

3、大力推进药材种植

  复兴村作为名贵药材天麻种植的最佳场地,同时良好的气候也金银花的种植。大力发展药材的种植将会成为复兴村的经济发展一个不

  可缺少的主体。

  实现复兴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改变复兴村落后的面貌,需要对其所在的民族特色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改造和加强各方面的需要。在不远的将来复兴村一定会在经济上有所提升、在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一定大有提高。相信复兴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我的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篇【二】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最高海拔达2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

1、红色旅游

  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一下是主要路线: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遵义(遵义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区)、仁怀、习水、赤水(红军四渡赤水)二、贵阳、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毕节烈士陵园等)。三、贵阳、镇远、黎平(黎平会议会址等)。

2、民族文化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民主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和内容之光,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贵州省黔东南州更是号称百节之乡。此外,香纸沟布依寨、雷山西江苗寨、雷山郎德苗寨、凯里寨瓦苗寨、清镇黑土苗寨、镇宁石哨布依寨、水城青林苗寨、水城海坪彝寨、六枝坝湾布依寨、安顺娄家庄苗寨、榕江三宝侗寨等,这些都各自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3、阳明文化旅游

  历史上贵州开省较晚,在明永乐十一年始为一省。与他省相比,知名人士特别是大思想家较少,但是客籍著名人士到贵州的确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名震中外的王阳明。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始传道于黔,培养了大批黔中弟子和再传弟子。王门弟子在黔中南北分化,大振阳明心学,如马廷锡之在贵阳、孙应鳌之在清平、李渭之在思南、陈尚象之在都匀等,遂使当时黔中形成阳明心学文化圈的氛围,给贵州留下得天独厚的阳明心学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4、自然景观

  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以石灰石岩积岩为主要地貌特点的贵州省,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XXX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位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5、历史文化

  贵州历史虽然较其他身份晚,但这并不妨碍贵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留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这些东西,然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贵州,了解历史。同时,陶冶我们的情操,高尚我们的品德。而贵州也是各专家学者乡村考察,科学研究旅游的好去处。天龙屯堡,镇远古镇,青岩古镇,隆里古镇等,都是旅游的好地方。

  贵州旅游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真正形成高潮是在***主席1999年X月考察大西北,代表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最近几年。目前,贵州的旅游开发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西南旅游的中坚力量,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逐渐将旅游业确定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已由接待型行业向支柱型产业转变,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3、在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旅游景区和区域旅游热线开发等三个层面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进展,已形成了自己的王牌旅游产品,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4、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收入迅速增加。目前,贵州旅游业的总体增长速度,已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20XX年全省接待旅游者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幅近XX%,比全国旅游业平均增幅高出XXX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二。

5、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经济运行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格局。

  在充分肯定贵州旅游业开发的重大进展和主要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贵州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量还不大,仍处于初级阶段。交通不便、线路漫长、景点分散、投入不足、条块分割、产品因缺乏包装而缺少国际竞争力,缺乏龙头产品的带动效应等等。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开发资金严重短。

2、旅游景区交通建设滞后。

3、贵州旅游资源虽然量多质优,但缺乏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4、贵州在旅游景区(点)开发方面缺乏科学规划,许多自然景观处于初级观光产品阶段,文化含量低,品位不高。

5、旅游业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

6、对外营销宣传力度仍显不够。

  贵州,一个美丽而悠久的地方,这里能带给你欢乐,带给你愉悦。让你流连忘返,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贵州那富饶的自然景观、纯朴的民族民风、以及那历经沧桑的苍凉气息。

  但贵州旅游存在的问题,都亟待我们努力解决,我为生在贵州而骄傲,我为养育我的这片土地而自豪,我陶醉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我沉醉在民族文化的魅力之中,我迷失在这瑰丽奇幻的溶洞之中&bd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共3篇(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