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时间: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汇编9篇】 大国工匠先进事迹观后感1000字

  【前言】以下是热心会员“yayanjiu”收集的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共9篇),供大家品鉴。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1

  她是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的一名采油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她也是“刘丽工作室”的带头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登上央视新闻的一位“大国工匠”。刘丽说,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最重要的是要有“几股劲”:遇到辛苦不怕累的干劲;遇到挑战不服输的倔劲;遇到挫折不气馁的韧劲;遇到难题不放弃的钻劲;还有遇到困难不退缩的闯劲。

  大庆油田是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每年到大庆油田参观、考察、学习的来宾有一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铁人” 王进喜纪念馆。而今,来“刘丽工作室”参观的人也日渐增多。回溯大庆油田近60年的发展历史,在刘丽的身上既可以看到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更可以看到新时代的石油工人把“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旋律唱得更动人。

  人们耳熟能详的“铁人”王进喜是第一代大庆石油人的典型代表。和王进喜一样,刘丽的父亲刘文生也属于大庆油田的第一代石油人,先是在采油队当队长, 后到培训中心做教育工作。刘丽是家里第六个孩子,由于年龄的差距,她对父亲早年的工作并不是很了解。然而让她不能忘怀的是,父亲在80多岁高龄的时候, 每天看报纸、写日记的习惯从未间断过。受到父亲的影响,“学习”二字从未远离刘丽的工作和生活。

  1993年,刘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上班后,她又用一年的时间昼夜兼程继续学习,考入大学深造。在刘丽眼中,父亲那代石油人最大的特点是“老实、认真”,这也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三老四严”精神的体现。1998年8月,刘丽宣誓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此之前,她写了两年多的思想汇报。“每次我都会把思想汇报拿给父亲看,他逐字逐句地批改,和我交流哪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哪方面还需要加强。父亲总能给我指出很多不足。”刘丽回忆说。

  随着开采难度不断加大,简单、重复的体力劳作已经不能满足实现百年油田发展的需要,以刘丽为代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成为大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2

  小洪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小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小洪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小洪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3

  3月1日晚上8点,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惫,打起精神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栏目。我敬佩这10位在自己国家不同行业领域干出卓越成绩的大国工匠们,我感动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艰辛和努力。

  他们当中有为北斗导航等国家重点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天眼”射电望远镜装配人,有焊接火箭发动机和高铁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世界带电作业第一人”的特高压带电检修工和我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复保护专家,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的技术工人和扎根野外勘探一线和大漠油田的顶尖工匠。他们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攻坚克难,有的几乎用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和腾飞默默奉献着。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祖国今日的自立自强,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行业接班人。

  从一名焊接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李万军,他的父亲的一封家书成为了他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不屈不挠、不断前进的动力。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儿子,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要让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铁”。我不禁想到自己,4月,我由白班岗位调至三班倒岗位值班至今,我从开始的业务“小白”逐渐成长为能胜任工作的铁路通信人。虽然值班时常会很辛苦,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一次次设备检修、故障(告警)处理和应急演练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积攒经验,坚信着自己所选择的铁路职业和一个合格铁路人应有的能力和责任。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4

  xx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工xx,从事酒体设计、新产品研发、白酒酿造及质量管理工作30余年,凭着对职业的专注与执着,在白酒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

  作为xx酒业公司的技术总工,30余年来,xx每天深入生产第一线,观色、闻香、尝滋味。不断重复的工作使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取得了国家高级酿酒师和国家高级品酒师等多项资质。可以说,xx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投入在了白酒事业中。

  作为品酒师和酿酒师,对味觉的要求极为严苛。而这“舌尖上的功夫”却不是一下子练就的。xx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品评100多个酒样,度数最高的是70度左右的原浆。一年几乎每天都在品酒的她为了保持嗅觉的敏感,不得不过着“索然无味”的生活,工作时拒绝有香味的化妆品;为保持口感敏锐,常年坚持饮食清淡。

  除了感谢家人的支持,xx也非常感谢她的公司和团队。在她的带领和团队的共同协作下,2021年,“xx大曲酿造工艺”成功申报为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xx酒窖池”成功申报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xx酒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为xx酒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多次被公司及xx市酒类行业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带头人,她的钻研和敬业精神也获得了同仁们的认可与支持。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5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导弹武器装备的%26quot;心脏%26quot;,发动机推进剂燃面的尺寸和精度直接决定着导弹的飞行轨道和精准射程,燃面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

  29年,1万多个日日夜夜,徐立平和他的同事们用心做着一件事,%26quot;给发动机药面进行微整形,按工艺要求用特制刀具对已经浇注固化好的推进剂药面进行精细修整,以满足导弹飞行的各种复杂要求。%26quot;

  徐立平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26quot;而与精准相比,这个岗位的高危险性则更令人生畏%26quot;,他介绍说,固体燃料的`特殊性,使得操作人员在整形时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金属壳体,或摩擦过大发生静电放电,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几千度的高温,操作人员一丝安全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26quot;1987年,我不到19岁,从技校毕业后,在母亲的建议下来到她曾经工作过的装药整形车间工作,虽然心里做足了准备,但进厂第一课的点火试验,现场巨大的轰鸣声和腾起的蘑菇云,还是把我看呆了,没有想到会这么危险%26quot;,徐立平回忆道。

  这堂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

  由于固体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一旦切多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火药就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导致发动机偏离轨道,甚至爆炸。药面平不平,每次用刀切多少,都靠技能人员自己判断。为了练好手上功夫,徐立平就不停地琢磨和练习怎么用力、怎么下刀,比划着切、削、铲等基本功,揣摩着刀具切削量、切削角度、切削力度,手臂酸痛还不放下,上岗操作时更是一丝不苟,虚心请教,一刀一刀地勤学苦练,多年下来练坏了30多把刀具,手却越来越有感觉,药面整度也越来越高。到后来,用手摸一下,他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经过他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6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26quot;这个世界并不合乎所有人的梦想,有的人选择了放弃,而有的人却选择了坚持。”而比坚持更可贵的,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

“我坚持做一件事的原因,是我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这是56岁的金浩所说的一句话,他用了21年的时间,把一家普普通通的街头书店,变为了整个上海滩最大,最美的书店—钱书阁。书店中藏书之多,设计之精妙,都源于他的那份对于完美的追求。在整理书籍这一方面的长达二十余年的监守,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读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视野。

  央视纪录片%26lt;大国工匠%26gt;中,有记者来到制作手工杆秤的小镇。富有南方特点的小巷中,男男女女忙于制作手工杆秤。他们选好原材料,用尺子量好所需的长度,把制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到精致,量取,秤重尽量做到毫厘不差。花了大量时间与心血,做出了标准的秤。他们的监守,为的是商家能诚信经营,消费者有更多保障。

  工人亲身打造的零件,修复师对钟表的反复校准,传统工艺美术刻师的精雕细琢,都是对%26quot;工匠精神%26quot;的一种坚守。一个团队花了20年时间编出的字典;一位老人传承文化,筛选,煮沸,晾晒出的红糖。正式因为有人在精益求精,有人在批量生产商品的时代里,选择坚守,才让飞机正常运行,才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一个人的坚守,就会让世界大有不同。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如匠人般监守的执著。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质量时常为无法保障,长久以往,中国将会在世界之林失去站稳脚步的机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慢下脚步,坚守自己份内的职责,做到精致,那么才会国泰,国泰才能民安。人民生活需要质量的保障,质量需要对匠人精神的坚守。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克尽职守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决心,才能让文化传承,让国家永存。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无法改变时代发展的脚步,能做到的便是一成不变的如匠人的坚守。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7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起,全军开始有计划、大批量接收地方大学生入伍。

  这一年,刘湘宾16岁,正在上高二。他清晰地记得,部队来学校征兵的那天,学生们露天站成几排,像是接受检阅,紧张又兴奋。几名威严的军人一排排顺过来,依次打量他们。

“到我这儿了,他们说我身体条件和素质看着都不错,就问我叫什么,想不想当兵,我立马回他们,‘我叫刘湘宾,我想当兵’。”没过多久,参军入伍的通知书来了。就这样,在知识青年参军入伍的第三次高潮中,刘湘宾光荣入伍。

  年少参军的理想,也与他的家人有关。刘湘宾的父亲是军人,长久的耳濡目染,让刘湘宾对军人有种敬畏感,也自然形成了要“投身报国”的一种向往。刘湘宾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我国还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阶段,一些老兵偶尔会跟新兵们讲起参加战斗的经历。

  刘湘宾说,因为南线吃紧,所以当时训练的科目,大部分都是涉及对越作战的内容,有潜伏,也有侦察,有点像后来特种兵这类兵种开展的训练。

  在成都军区的第13集团军待了三年,刘湘宾义务期满,复员了。19岁退伍后,他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107厂,开始与航天结缘。

  1964年中央作出了在大后方建设“三线”基地的战略决策。在加强“三线”地区工业建设的同时,把沿海的工厂、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搬迁到后方去。此时,7107厂就建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凤县,秦岭的一处大山沟里。

  作为当时7107厂里最年轻的中共党员,刚进厂时,他就被安排到了机关部门。“我父母当时转业,从甘肃酒泉也转到了7107厂,都在这厂子里上班。我父亲这个人很正统,听说我要被分配机关干活,他不大愿意,非得让我下车间去学技术。”

  刘湘宾觉得,“姜还是老的辣。”父亲的教导,似乎是给他定好了方向和目标。学好技术,装进肚子,那就是实打实的本事。

  回想起当三年兵的这段经历,刘湘宾深刻地体会到,吃苦耐劳也是种本事。他形容,“当兵的作风,还有那股韧劲儿会浸到自己的骨髓里去,一直影响至今。”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8

  张路明坚守科研一线近40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

  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 篇9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汇编9篇】 大国工匠先进事迹观后感10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