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重阳节感悟的初二作文

时间:

重阳节感悟的初二作文(精选3篇)

重阳节感悟的初二作文(精选3篇)

重阳节感悟的初二作文1

  再过几天就是九九重阳节了,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让我们星期六、星期天为老人做一件事写在日记 本上,“啊”,我一下子蒙住了,我的外公外婆住得很远,爷爷奶奶已经去事了,我该为谁去做事呀?

  今天早上,我正站在家门口为这事发愁,突然,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从我眼前走过,然后走进我家门前那幢小小的房子去了。咦!我怎么没想到这位就住在我家对面的老人呢?难到真如书中所说,现在的老人正一点点地在被青年人遗忘吗?我没有将这个问题延续下去,走到他面前,“爷爷,我能为你打扫房间吗?”一开始,他吃了一惊,但我马上解释原由,并求他,生怕他不答应,让我完不成作业。经过片刻沉思,他答应了。

  我回家拿来扫把走进他的屋子,先打量了一下他的屋子,这是一些非常简陋的屋子,除了生活必备的用具,再加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没其他什么东西了,墙上有好多的裂痕,房顶的角落上还布着几张蜘蛛网。

  我开始扫地了,先扫床下,我把扫把伸了进去,从里往外一扫,“呀”,灰尘怎么这么多啊?我用手捂住另外嘴巴和鼻子,又扫了起来。扫着,扫着,房间里便灰尘弥漫了,我用扫把扫了几下,想让灰尘扫出门外去,谁知,这几扫,不但没把灰尘扇出去,反而把我扫在一起的灰尘给扫散了,“哎呀”本是要为老爷爷来打扫房间的,但现在反而弄的越来越糟糕了,“啊”地面上腾起来的灰尘呛得我实在没办法,我捂着嘴巴,眯着眼睛冲出了房间,当我睁开眼睛时,只见外面站着一个小孩子,浑身脏兮兮的,左脚上的鞋已经“张开了嘴巴”,小脚丫子露在了外面,头发乱得像鸟窝,脸上还沾了点泥巴。

  这是他的孙子,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让老爷爷很是担心。但让老爷爷最担心的还是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三天两头就和特的儿媳吵架,而且经常向别人借钱去赌,现在身上已经是负债累累。想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这位老爷爷很可怜,本来我是以机械的态度来的,但现在我改变了想法了,不再认为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着是每个人的职责,现在社会上需要关心的不正是这种老人吗?我转身走进房间里,又继续扫了起来,扫完了地,我又把蜘蛛网清了一下,尽管我个子不高,但我还是一蹦一跳地把它完成了。

  又是一年重阳节。但这个重阳节留给我的是一次难忘的回忆,一份既喜悦又忧伤的情绪。我为完成了作业而喜悦,为替老人做了一件事而喜悦,我也为老爷爷的家庭而忧伤,为社会还没有重视这一现象而忧伤。

重阳节感悟的初二作文2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名老人节,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刚进家门,正巧爷爷要出发去照顾老爷爷和老奶奶,我便要求与爷爷同去。我的老爷爷今年已经97岁高龄了,已经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经常在炕上里大小便,所以屋子里总是有异味,一进入他的房间,我就闻到了异味,我立即用手捏住鼻子,原来老爷爷大小便失禁,拉下了,爷爷却若无其事地端着洗盆到水龙头接了三分之一盆凉水,然后从暖瓶了倒进了一些热水,用手试了试,端到了老爷爷的炕上,为老爷爷脱下弄脏的衣服,给老老爷爷擦洗身子,换上了干净的内衣,盖上了被子,结束后又把有屎尿的内衣拿到了院子里搓洗。看着这一切,我有些惭愧,忍不住问道:“爷爷,难道你没有闻到臭味吗?”爷爷笑了笑,语重心长到对我说:“人人都有变老的时候,老爷爷和老奶奶是我的父母,他们生我养我,为我操劳了一辈子,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不好好照顾他们,良心上能过得去吗?再说了,你照顾不好,亲戚朋友谁还和你交往?你的老爷爷还是一名老革命呢,今天的江山是他们打下的,你知道他们吃过了多少苦?受过了多少罪吗?”

  我无语了,为自己刚才的举动而惭愧,为爷爷的高尚举动而敬仰。我明白了,为什么爸爸一再嘱咐我,做人要懂得感恩,对家里的老人要孝顺,其实,爷爷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作为新生代的我,是应该接过这个接力棒的了,此时,我明白了老师安排的此次作文的用意了,吃过晚饭后我主动提出要为爷爷洗洗脚,而爷爷也乐呵呵地答应了。爷爷脱下带着泥土的解放鞋,将脚伸进了我准备好的水盆里,我开始了细心地观察爷爷的脚。

  长年的田间劳作,爷爷脚底已经结了一层老茧,变形了的脚趾间发出臭味,我握着爷爷的脚,思索了一会……正是这双辛勤劳作的脚,培养了爸爸和叔叔两个大学生,为我们家踩下了走向富裕生活之路。此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富裕的家庭环境不懂的珍惜,有时还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为了作业有点多而时常顶撞他们,实属不应该啊!

  我似乎明白了“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的含义了。我在思考着,努力实践着!

  好一个难忘的重阳节!

重阳节感悟的初二作文3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重阳节感悟的初二作文(精选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