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品德与生活》教案

时间:
  • 相关推荐

《品德与生活》教案(锦集5篇)

  【前言】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品德与生活教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教会我们正确的行为准则,更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品德观念。以下是网友“beican”分享的《品德与生活》教案(共5篇),供大家阅读。

《品德与生活》教案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篇1

一、过渡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保护眼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官科的保护----鼻子和牙齿的保护。(出示课题)

二、鼻子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鼻子?

  A鼻子的作用:呼吸的重要器官;

  B重要性:生病的危害:鼻炎影响大脑。

(2)请学生讲该如何保护鼻子。

(少抠鼻子,感冒要看彻底,冬天要戴口罩)

(3)老师讲关于鼻子的医学故事。

三、牙齿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牙齿?

  A作用:牙齿主要是咀嚼食物的器官

  B重要性:没有它,无法消化食物。

(2)如何保护牙齿?

(坚持刷牙)

  A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B现场做小调查:

  我们一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法?新牙掉了,还能再长上来吗?

(3)选择判断以下行为的对与错。(书上P3页内容)

(4)学习《刷牙歌》及牙齿的小知识。(9月20日爱牙日)

四、课外延伸

  回家把学过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重点:

  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吗?

  学生讨论,体验没有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问题。

  学生再讨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工作。完成天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假如假如

  欣赏:《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辩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常识带来了麻烦。”

  小喇叭P49

  三、师:既然有这么都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先根据图P50,51上的情景说一说,再开展讨论。

  四、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记住列宁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后小结:通过故事和讨论,学生体会到社会上的劳动着都是在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回顾与反思:

  从教学目标看,我自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因为课前同学们大部分能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和访问身边的劳动者。这既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课前准备,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备课,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学生方面看,应该说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是主动参与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结构不合理,对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差,虽然大部分同学能感受到劳动者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体会自已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但针对“理发师给我理发不是为了别人方便,而是为了自己赚钱”展开辩论时,同学只停留在判断是非的水平,还不能往纵深的测度去判定,因此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点是本节课的缺陷。

  从老师方面看,备这一节课,光教案修改就不下五次,不是更换零件似的改,而是“大换血”,改得面目全非,脑海里不断的设想上课时这样上,学生可能会怎样,那样上学生可能会怎样,哪样上才最简单,最舒服。教学思路确定以后,又反复地在细节上下功夫,一直到隔夜的五点二十才算“大功告成”。最后,在课堂上,我脑海里只留下活动目标,而抛弃了活动教案以让自己能全心全意地倾听学生声音,时刻观注学生的动态,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促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我们多快乐”:

  师: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大家是不是天天与小伙伴一起玩,想一想,你们一起都玩了些什么?

  学生下想一想,写一写:如:我们在一起。交流。

  师:小朋友们,去年的年夜饭你和哪些人一起吃的?学生简单交流。

  二、回忆,并交流邻居平时在在一起做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格式如下:

(1)我家周围的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2)我家周围的`叔叔阿姨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

  三、讨论“这样好不好”

  学生说说P15页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并讨论这样好不好。

  师:酗酒、赌博都是不好的现象。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不好的现象了呢?

  学生交流。

  四、故事讨论“让我们一起帮帮刘玫”。

  1、先读故事

  2、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刘玫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3、帮助刘玫给县张写封信。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五、要不要搬:故事“孟母三迁”

  1、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2、说说自己是否赞同孟母的做法。各自说说理由,开展讨论。

  六、我为邻里添欢乐方案征集

  师:邻里之间要团结,如果大家都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邻里生活就会充满欢乐。让我们为邻居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活动吧!看水想得有快又好!

  学生先自主设计开展课堂交流。

  七、总结(略)

课后小结:

  本节课将德育与日常邻里生活相结合,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倍感亲切而有话可说,对于树立其主人翁意识有良性指导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活动的组织上,如课前可以安排以社区为单位的学生小组活动:准备邻里之间的故事,以及古代历史典故,并将成果最突出的小组成员命名为“好邻居大使”,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学校》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1通过参观了解自己的学校,认识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2、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

[智育目标]:了解学校的学习设施、生活设施、活动设施及其作用。

[素质发展目标]: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的学习设施、生活设施、活动设施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初步感知学校生活,使自己尽快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2.学校一些设施的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1、儿歌《上学歌》2.校园内实地参观调查3.小组讨论

  一、儿歌导入,揭示主题

  1、念儿歌《上学歌》

  师:到学校上学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事情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一起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学习的环境。

  板书:我的学校

  二、图片展示,调动积极性

  1、看图(第二页彩图)

  师:同学们,当你们背着新书包准备走进学校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家长在你们入学前都做了哪些准备?你走进学校大门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出示第三页彩图(学校设施的图片)

  三、实地参观调查:

  提出要求:排好队、不大声喧哗、吵闹。按一定路线进行参观。

  四、讨论,深化主题

  1、汇报:学校都有哪些设施,它们的作用?

  2、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学校设施解决一些学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3、遇到下面的问题怎么办?

  五、看图,延伸主题

  1、出示课前准备的西苑小学设施图片,进步加深对学校的。认识。

  2、读小作文《我的学校》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设施非常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希望大家能快乐的渡过每一天!

  七、板书设计

  我的学校

  学习设施:教学楼、科技楼、教师办公室、

  生活设施:卫生室、厕所、水房

  活动设施:塑胶操场、器材室、阶梯教室、图书馆、乒乓球台、会议室、微机教室、语音教室、舞蹈教室等

  环境优美整洁生活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我上学了》,是这个单元的首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认识与喜爱程度。为了帮助刚踏进校门的新生,从幼儿园小朋友至小学生的角色转换,我们从参观校园,熟悉学校环境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而且学生很喜欢室外活动,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在参观时,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很好奇,因为他们是新生而且班容量还很大,所以一个人管理起来有点吃力。

《品德与生活》课心得 篇5

主题目标:

  1、了解并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则。

  2、能在大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的习惯。

活动准备:

  老师:录像带、抹布、备忘表、扫帚、衣服。

  活动课时:2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一我的学校生活要这样

  1、讨论:(1)上学2周,你觉得上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怎样做才算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要谈谈、学学我们小学生应该在学校怎样做,在家里怎样做,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所为。

  2、学习小学生守则。(教室两旁挂的守则就够了。)

  3、老师:说了这么多,下面咱们来看看具体的行为表现。(放录像,或者是看书P12—15页的内容。)

  4、老师:除了遵守课堂纪律,搞好学习,我们小学生还要学会劳动。你会劳动吗?劳动是什么呢?(就是扫地、擦桌子、倒垃圾……等)

(1)学生示范劳动。

(2)看附页P62纠正错误的劳动方法。

(3)老师示范劳动。(班级打扫卫生的方法)

(4)小结:不仅在学校,我们要劳动;在家里,我们也要做力

  所能及的家务活。下节课,老师检查同学们的劳动情况。

  5、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活动案例二我们的家庭生活要这样做

  1、检查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

(1)怎样做才算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想想上节课我们都讲了哪些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2)考察劳动技能是否掌握。

  2、老师:上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小学生在学校应该怎样做?这节课,我们再来讨论小学生在家里应该怎样做?

(1)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2)看看书上提示是什么?P13页,哪些事情应该我们做?

(3)“叠被子、穿衣服、整理书包、洗脸刷牙……”你会吗?请小朋友上讲台做。

(4)先示范“穿衣服”。(2—3名学生演示)

(5)再示范“整理书包”。(2—3名学生演示,老师示范,全班做)

  3、学写上学备忘录。

(1)看书讲“明明上学的故事”。

(2)讨论虽然明明知道这样做,可是他每天上学时总是手忙脚乱,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些事情应该什么时候怎样做才不会乱套?(学生自由作答)

(3)老师教学生写“上学备忘录”。

  我的上学备忘录

  早上:7:00起床(穿衣、叠被、刷牙、洗脸)

  7:15—7:30吃早饭

  7:30上学(背书包、带红领巾、水瓶)

  中午:12:00—12:30拿饭盒吃午餐

  12:30—13:30午休

  下午:1、写作业。(回家后)

  2、收拾书包、看课表准备明天的书和作业本。

  3、看动画片。

  4、睡觉前,检查书包、衣服、闹钟。

(4)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上学备忘录”。

(5)老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记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床前贴好上学备忘录,书桌前贴好课表、时间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序地做好每天的事情,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4、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品德与生活》教案(锦集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