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时间: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最新3篇)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最新3篇)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1

  巍巍玉龙雪山高,脉脉金沙江水长。40多年来,在红土高原上,张桂梅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无私奉献精神谱写出教育脱贫的红梅赞歌。

  视学生为期盼,所以痴心执着。张桂梅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学生有出息,成为国家的未来;最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坚定执着,一旦认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对都要做成,绝不妥协。为了留住学生,多年来,她走了11万公里的家访路,走进1000多名学生的家。车轮到不了的地方,她骑马翻山也要去,哪怕摔断肋骨、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还是坚持每年寒暑假都走。有一次家访,遇到一个辍学放羊的学生,张桂梅苦口婆心说服了女孩父母,把女孩带回了学校。为了给学生铸魂塑形,她提出刚强、勤敏、宽厚、慈惠、知礼、质朴的校训,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精心引导学生破茧成蝶、茁壮成长。

  师者桂梅,心之所向,百折不挠,不为投桃报李,惟愿百花齐放。她是学生的幸运,是女高的荣光。

  视事业为一切,所以朴实纯粹。她淡泊名利,把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200多件奖状、奖杯、荣誉证书,全部捐给华坪县档案馆,说“这些年,我只是力所能及地为山区女孩教育做了一点事情,我只是尽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应尽之责,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应该属于党和人民”。她固守清贫,对自己和亲友“抠门”,吃、穿、住、行、用节俭到了极致,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却把奖金、工资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共100多万元全部用在了学校和孩子们身上。20__年以来,她每年出差、家访那么多次,但没有报销过一笔差旅费。她看淡生死,多次向华坪县领导提出,“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礼就不办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能不能提前把丧葬费预支给我,我想把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面对繁华和荣辱,她一心扑在事业上,私情与大爱,她分得很清,教师本分,她守得很牢。这份质朴和纯粹,是共产党人的真本色。

  视组织为依靠,所以忠诚感恩。张桂梅对党的忠诚是发自肺腑的,嵌入灵魂的。建校不到半年,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快办不下去了。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想到依靠党组织的力量,一下子来了底气。她把剩下的6名党员教师召集起来开会,说:“抗日战争时期,只要阵地上还有一个共产党员,阵地就不会丢。今天,我们这么多党员在,还能把这块教育阵地弄丢吗?”随后,老师们在教学楼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当念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时候,大家都哭了,坚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把女高办好!人心齐了,女高又有希望了。

  在党言党,爱党护党。女高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如今的女高,已经成为一所设施齐全、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学校。一次家访中,学生的母亲拉着她的手,哭着说:“女子高中不收钱,让娃娃有书读,你是恩人,我们都感谢你。”她却说:“不要谢我,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女子高中是各级党委政府出资修建的,你的梦,是党和政府、是社会帮你圆的。”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2

  择一事终一生,爱一行专一行。1998年4月,张桂梅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她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常人吃不了的苦创造了山区教育奇迹,用红色基因为女高师生注入精神力量,用不怕掉一层皮的付出让山区孩子凤凰涅槃!

  无论时代怎么变,优良传统没有变。“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教育的种子很重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这是张桂梅的育人理念,也是女高的育人特色。

  一走进女高操场,远远地就会被“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12个巨幅红字锁住目光,这是张桂梅办教育的“魂”和“锚”。建校10多年来,学校坚持“五个一”教育:党员一律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次红色影片。红色文化教育,早已渗入师生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成为女高的一道风景线。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激发起巨大精神动力。

  无论学校怎么变,教师天职没有变。女高的巨变,是我国山区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张桂梅和其他老师的不断努力,女高在办学思想、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基础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在校学生一天比一天多,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这些年,尽管学校发展快了、工作岗位变了、个人名气大了,但张桂梅始终牢记并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她看来,唯分数并不是山区教育的出路,必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桂梅不仅是教书匠,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她把育德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塑造女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气质和品格。成就一个学生,扶起一个家庭,造福整个社会。女高毕业生,很多人选择医生、教师、警察等相关专业和职业,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公益、扶贫项目,主动投身偏远艰苦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张桂梅倍感欣慰,心里想的是:“事业后继有人了!”

  无论岁月怎么变,奋斗精神没有变。为了学生的一切,老师苦教,全校教职工苦干。在40多年的执教经历中,张桂梅与疾病斗,说“我就看老天能把我领走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看病上”;与贫困斗,探索教育扶贫,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她就是这么一个人,没人不打心眼里佩服。

  奋斗精神,在女高延续着,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张桂梅有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独白:“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有病却不死,比正常人还苦得起,男老师被我拖垮,女老师累得哭,两个单位来回跑,我没倒下,有种精神支撑着我,说到底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她寄望她的学生们刻在心上的誓词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样的自信心,不仅生动诠释了张桂梅的奋斗精神,更激励学生们志存高远,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3

  教育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可以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无私投身教育事业,帮助无数大山里的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贫困地区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会陷入“越贫困越不重视教育,越不重视教育越贫困”的恶性循环。过去一段时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认知的限制,一些贫困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女孩的辍学现象非常严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撑下,20多年来张桂梅执着地投身教育扶贫事业,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帮助16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改变了命运。“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的这句表白,让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来源。

  张桂梅的力量,来源于她对教师职业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张桂梅便是如此。她仿佛黑夜里的灯盏,照亮了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长之路。在全省各地,还有许多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坚持用知识温暖孩子的心房,用梦想点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动改变孩子的命运。教育,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观念上的改变。

  张桂梅的力量,来自于她对教育扶贫的深刻认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文化知识,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机会,她每年寒暑假都会深入大山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为了让孩子们都有成才与出彩的机会,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帮助学生们铺平前行的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学生个体的人生轨迹,更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出贡献。

  为梦想燃灯,为希望开路。张桂梅就像一盏灯,点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像一团火,温暖孩子们的心房;像一颗星,启迪孩子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像一面旗,引领孩子们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我们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积极主动作为,立足岗位建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最新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