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扶贫开发

时间:

扶贫开发3篇(在扶贫工作开发中)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扶贫开发3篇(在扶贫工作开发中),以供借鉴。

扶贫开发3篇(在扶贫工作开发中)

扶贫开发1

  乡镇2011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11年,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县惠民行动的整体部署,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到村到户的扶贫开发方针,结合乡镇实际,制定了《乡镇扶贫解困惠民工程行动计划》,并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了各项扶贫解困惠民工程顺利推进,较好地完成了省、市、县下达给我乡的扶贫解困惠民行动目标任务,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1、目标任务

  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18人。

  2、完成情况

  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10户,18人。

  3、解决的措施

  在新村扶贫等扶贫项目中,以落实“首扶制”为重点,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共投入各种帮扶资金8266元,解决了10户,18人的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一是在新村扶贫中安排部分入户项目,对绝对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在长田坎村安排大米、油等,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2户、6人。在柏垭子村投入移民扶贫资金元,对4户、8人绝对贫困户进行了移民搬迁。投入农房改造资金万元,受益绝对贫困户4户4人;二是积极协调,争取将绝对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三是通过其它其它项目进行帮扶。以上帮扶措施,除相互重叠部分外,实际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10户、18人。

(二)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情况

  1、目标任务 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130人。

  2、完成情况

  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完成500余人。

  3、解决的措施

  启动了长田坎村、金银岩村、石庙村和柏垭子村,共投入扶贫资金200万元,实施了村道公路、沟渠整治、人畜饮水、农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程项目建设,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

  1、目标任务 扶贫培训500人

  2、完成情况

  完成劳务扶贫培训转移500人。

  3、解决的措施

  在总结2009年、2010年劳务扶贫工作取得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完善培训体系,拓宽转移渠道,提高培训效率,在培训任务重,时间要求紧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500人的劳务扶贫培训任务。一是在劳务扶贫培训体系建设上,从源头上抓起,组建了村级劳务扶贫培训联络点,设立了专门的招生联络员,负责宣传劳务扶贫政策,调查统计和各培训机构的生源组织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培训体系;二是在引入竞争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率;三是在培训方式上,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为贫困村定向培训农民建筑工等方面的技术工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解困惠民行动,将“新村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三个扶贫项目作为全县重点惠民工作,进行重点督查督办。乡长岳凯作为牵头人,制定了项目执行目标和执行流程,进行了目标分解,制定了执行方案,明确了具体责任人。按照项目建设目标和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强力推动扶贫开发、扶贫解困惠民工作顺利开展。

(二)搞好规划,扎实推进

  根据扶贫解困惠民工程的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结合乡镇实际,在深入调研,充分与各涉农部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乡镇扶贫解困惠民工程行动计划》,并按计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扶贫解困惠民工程。

(三)夯实基础,抓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为摸清我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现状,实现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同时也为制定新时期扶贫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措施打好基础,根据省、市、县扶贫部门的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通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认真搞好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公示公告、统计汇总、数据调整、微机录入、建档立卡等方面的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已全面完成。

(四)完善机制,专类管理,提高扶贫惠民工程的显示度 一是加大对扶贫解困惠民行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工作简报、设立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扶贫解困惠民行动,使贫困村群众知晓、支持这一行动,提高扶贫惠民工程的显示度;二是全面推行“阳光操作”。对惠民行动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公示公告,给每户受到帮扶的绝对贫困户发放了明白卡,从而提高了扶贫解困惠民行动的透明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三是针对扶贫解困惠民行动设立了专题档案,对每户纳入扶贫解困惠民行动计划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今年的惠民行动任务下达时,2010年的村扶贫项目即将实施完毕,在当初编制项目计划时,没有要求专门针对绝对贫困户安排入户项目,而2011年的新村扶贫项目尚未启动,因此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存在一定困难;二是农村平均主义思想严重,部分群众对绝对贫困人口享受的重点扶持政策有抵触情绪,乡、村两级开展工作难度大;三是帮扶项目从开始实施到见效有一定的时间,并不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扶贫开发2

  扶贫开发

  第31期

  安徽省扶贫开发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颍上县以美丽庄台建设为主抓手 全力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

  近年来,颍上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行蓄洪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以美丽庄台建设为主抓手,拿出过硬举措,全力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满怀真情体验庄台。颍上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想,在充分了解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审时度势,提出脱贫攻坚与美丽庄台建设一体推进、同步到位,得到庄台群众的积极拥护。在县财政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去年以来,先后投入亿元财政资金,对沿淮行蓄洪区22个庄台开展综合整治。

  二、统筹思维规划庄台。颍上县边摸索边推进,按照减总量、优存量、新村的思路,严格控制庄台人口规模,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群众外迁,按照庄台建房标准补助到人,推动庄台上有能力、有条件的群众到城镇购房;对不愿外迁的,高标准进行房屋建设改造,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彻底改善庄台群众的居住环境;同时,着力抓好迁建工作,按照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科学选择迁建安置地,相对集中安置建设新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把新村建成美丽乡村的示范点。坚持把庄台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把美丽庄台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环境整治相结合,因地制宜、对接群众,先后形成包括电网改造、饮水安全、撤退道路、污水处理等18个规划方案。

  三、用心尽力建设庄台。颍上县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推动各项举措落地,努力把庄台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庄台。一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推进村旁、屋旁、路旁、水旁和沟渠边角坡地的植树绿化工作,根据每个庄台的实际特点,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优美景观。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道路净、沟塘净、室外净、室内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规范生产生活物品摆放、规范配套生活家具配置、规范农户居住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六净三规范”行动,努力提升庄台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二是加快推进基础建设。目前,全县完成庄台整治土方28万方、道路48公里、排水管道28公里、供水管网43公里、农机停放平台万平米,建成公厕18座、在建15座,完成5座庄台10万平方米绿化任务。同时,行蓄洪区内的7个乡镇从3月19日开始进行庄台四周拆危拆旧,目前已拆除各类房屋3987间、约万平方米。三是加速提升产业支撑。针对沿淮行蓄洪区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沿淮适应性农业,适当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适度发展粮草轮作、草牧结合,积极推广杞柳、莲藕、茭白、水芹、菱角、芡实等水生作物,积极推行稻虾养殖、稻鸭共养、鱼莲共生等生态综合利用模式,走好具有“庄台特色”的产业脱贫之路。四是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为庄台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四、凝聚力量发展庄台。颍上县坚持向庄台集聚脱贫工作力量,增派扶贫工作队,实现庄台所有村驻村工作力量全覆盖。为持续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发辅助性工作岗位,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助,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稳定脱贫。通过“百企帮百村”等社会扶贫力量,动员社会各界及庄台群众共同出资出力,建设幸福美丽家园,提高庄台群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主送:省委常委,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扶贫办,省直定点帮扶牵头单位。抄送:省政府秘书长,省委、省政府有关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各市、县(市、区)扶贫办。

  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5月28日印发

扶贫开发3

  作为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近年来,枞阳县扶贫办围绕“依托党建抓扶贫、抓好扶贫促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充分依托部门优势,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近年来,该县扶贫办积极整合县内外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部门配合,开展村级主要负责人及选派干部、选聘生政策理论培训。2008年,与县委组织部、县检察院联合举办了村党组织书记预防职务犯罪培训班,社会影响较好。二是与县水产局、农委、妇联等部门配合,对农村党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共举办水稻栽培、棉花、大棚疏菜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932人次。三是认真实施“雨露计划”,以计算机应用、缝纫、纺织、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订单式培训。2008年,共举办技能培训班5期,转移培训劳动力1031人,拓宽了困难党员和农村劳动力致富增收的渠道。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为了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阵地,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县扶贫办与县委组织部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先后两批确定了全县因区划调整、规模扩大以及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达标的90个村,每村补助5万元,帮助这些村级党组织建立党员活动室,添置电教等设备,使之达到“三室六有”标准,更好地发挥“五个中心”作用。

  三是优先安排项目,支持选派选聘工作。为了支持配合县委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县扶贫办在扶贫项目安排时,优先安排有选派、选聘干部任职的村,并针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进村和贫困村的实际,分别安排适当项目,使这些村党组织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和争先进位的作用。据统计,2007年以来,县扶贫办共为选派、选聘干部任职村安排项目87个,资金总计300多万元。通过这些扶贫项目建设,加强了选派、选聘干部任职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许多事关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了选派、选聘工作的成效。

  四是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参与农组工作。县扶贫办虽然人数少,任务重,但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每人每年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专项调研均在15天以上,经常抽调精干人员,配合组织部门开展农组工作督查、评比及选派、选聘干部考核工作,积极主动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质按量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2009年初,为了进一步加强农组工作,县扶贫办及时和县委组织部联系,在广泛征求帮扶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对县直单位帮扶贫困村,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调整,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

扶贫开发3篇(在扶贫工作开发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