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简单机械教案

时间:

【荐】简单机械教案(集合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荐】简单机械教案(集合3篇),供大家赏析。

【荐】简单机械教案(集合3篇)

简单机械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科学、爱动手,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自制蜡烛跷跷板:长蜡烛1支,大号缝衣针1根,杯子2个,薄铁皮(或塑料板)1块,小碟2个。

  教具准备

  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

  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教学重点

  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幻灯片1、2

  二、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出示幻灯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杠杆,出示幻灯片5、6,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分组讨论:什么叫杠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7,杠杆的定义,学生齐读。

  五、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撬石头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什么叫支点?什么叫动力?什么叫阻力?。

  出示幻灯片8,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出示幻灯片9—12说明做图过程。

  六、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你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杠杆要平衡:

  1、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2、只与力臂的大小有关;

  3、只与力的方向有关;

  4、只与力和力臂的`乘积有关。

  制定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实验装置(出示幻灯片15)和实验步骤(出示幻灯片17、18),让学生分小组实验。

  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设计的表格中,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展示学生的分析结果,并给以评价:

  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出示幻灯片17。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趣味小实验:自制蜡烛跷跷板

  目的:证实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计:

  1、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象顶端一样露出烛芯。

  2、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

  3、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

  4、点燃蜡烛两头,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

  做出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出示幻灯片18

  七、比拼台:出示幻灯片18(通过超链接和19—25相连),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答题,竞赛。学生竞争选取题目,抢答题。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巩固课堂教学,并颁奖鼓励。

  八、小结本节内容:出示幻灯片26。

  1、杠杆的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

  3、杠杆的平衡条件。

  九、作业:出示幻灯片27。

简单机械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简单机械教案3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了解并掌握力臂及其画法5in

  [教学和活动过程]

  让学生观察滑轮的结构

  小组交流合作解决展示的问题,小组代表展示。

  学生投影展示

  新知导研: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6.老师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老师例举:起重机的效率60%的含义,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新知导练:

  7.课本例题

  8.实验:

  测量油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师先让学生明确:要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首先要测那些量,然后展示课本中的表格。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9.各级汇报实验情况。同时请同学回答: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有哪些?

  三.小结

  功的原理:

  学生快速回答

  学生计算拉力做功

  并举手回答

  学生动手过完成实验。

  学生讨论,然后小组发言

  学生从具体的滑轮中得出有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有关概念。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新旧知识联系

  测力计提升重物,让学生体验做功的过程,引发学习兴趣与欲望,将学生从生活引向物理。

  同时也为下面与动滑轮做功进行对比,埋下伏笔。

  意在过渡到机械做功,与上述直接做功对比,引入有用功和额外功等概念。

  意在让学生自已自然而然的引出“有用功”,“额外功”等。

  这个讨论内容是学生从旧知引出的新知,知识的'“生长点”引出自然。

  “功的原理”虽在新版教科书中没要求,但有必要提出来,让学生了解。其实课上到这里,得出“功的原理”是水到渠成的事。

  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从旧知出发,得出新知,很自然,学生自己得出,而不是强加,只是给这些功一个专用名词: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在让学生能加深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含义。

  学生思考换成质量大的动滑轮后,各个量的变化,为下面引入机械效率作铺垫。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

  理论联系实践是物理的根本。

  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算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一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的能力。

  实验的目的除养成动手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荐】简单机械教案(集合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