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笔记

时间: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笔记(合集6篇)

  【简介】在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记录下宝贵的教学心得和思考,这些随笔笔记成为了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的见证。那么,如何写出一篇真挚而恰如其分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笔记呢?下面是网友“annakaojuhao”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笔记(共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笔记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1

“一个尾巴”,“老师,一个尾巴”。。。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想从我的手里拿到今天的体育器材。我却被他们的“一个尾巴”惊呆了,所有的孩子怎么都会异口同声地对我说“一个尾巴”呢?

  哦!诧异间,我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我的这群孩子们!也很欣慰我能放手给每一个孩子机会!小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为缺乏,有时候沉默成了他们的“武器”,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只有贴近生活、靠近孩子才能解决。呼啦圈是孩子们最受欢迎的,他们可以玩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于是每一次分发呼啦圈时孩子们都会一拥而上,这时我高高的举起一个呼啦圈对孩子们说:“一个圆圈”,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用嘴巴说得到了一个圆圈。这是孩子们自己努力得到的所以玩得更加开心。呼啦圈回家时,孩子们你一句:一个圆圈,我一句:一个圆圈,把一个个呼啦圈都送到了我的手里。我很兴奋得对孩子们说:“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合起来有许多的圆圈。谢谢你们把它们送回来”,同时无形中让孩子们体会了1和许多的概念与联系。

  今天孩子的“一个尾巴”确实让我欣慰,寒风中都有阳光的幸福味道。迎着阳光我大声说:“一条尾巴”,不去特意的纠正,只是在无形中改正孩子用词不当。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整理 篇2

  生活在节奏如此快速地时代,每天匆匆的做着各种事情,好像好久都没有“捧茶,读书”的清闲了,也好像好久都体会不到慢下来的感觉了,如此匆匆的.节奏让人变的疲惫起来,各种各样的抱怨也接踵而至,再加上社会上媒体上各种各样对于幼师的负面新闻,慢慢的我们对于职业也有了倦怠的感觉,幸福的感觉好像变得越来越远。

  幸福到底在哪?

  孩子的幸福是“面对大海春暖花开”的情怀,孩子的幸福是老师肯定和赞许的目光,那教师的幸福呢?

  小时候听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是园丁、是……印象中的教师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高大,认为拥有了这份神圣职业我就会很幸福 就这样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已经两年多了,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着对这份职业的喜爱来到了这个岗位,慢慢的当初的欣喜已经消尽,工作的忙碌让我变得疲倦起来,每天下班后除了好累就是好累,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跟朋友出去好好的消遣一下了,突然感觉自己的生活没有了以前的幸福感,幸福指数越来越低。

  我的幸福去哪了?

  慢慢的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生活,真的有那么不美好吗,慢慢的从自己的生活中开始学会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慢慢的开始寻找幸福。在工作中从我开始从孩子的笑声中寻找幸福,早上孩子甜甜的问候,活动室里孩子安静有序地游戏,餐厅里孩子津津有味的进餐,园子里孩子的欢声笑语,离园时孩子依依不舍地再见,这些都是幸福,幸福就在前方离我不远的地方。

  新的一年里我班的宝宝已经升入中班,这些曾经哭哭啼啼的孩子已经变得懂事有礼貌,每天看着孩子愉快的玩耍,听着孩子快乐的歌唱,其实幸福就是这样。从工作中寻找乐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工作的时间也会在不觉间悄悄离去。

  慢慢的我开始学着放松,慢慢的地我开始学着放下忙碌的生活经常去、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幸福其实就是这样,慢慢寻找,细心品味,幸福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随笔 篇3

  每天午睡起床后,我都要给梳辫子的小女孩梳头发,也会给短头发的小女孩梳一梳,让每个女孩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可我很少给男孩梳头发,因为我觉的男孩头发短,梳不梳一个样,就省事了。

  可是,一次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一天中午起床,我按照往常一样挨个给每个女孩梳头发,梳完以后刚想把梳子收起来,就听浩浩说:“老师,你怎么总给小女孩梳头发,不给我梳呢?”我一惊,是呀,我从没想过要给男孩也梳头发,看到浩浩渴望的眼神,我当下走过去,用梳子慢慢的为他梳理头发,虽然他的头发很短,梳不梳一个样,但我看到了他表情的变化,原来梳个头发能让他如此开心。给浩浩梳完,我挨个给每个小男孩梳了梳头发,他们有的很享受,有的害羞的护着头说“不要”,但我看到的是梳过头发后他们开心的笑容。

  我明白,孩子们并不是真的很想梳头发,他们只是想和老师亲近一点,让老师也去接触一下他,近距离的感受一下老师的爱。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不管带哪个班,只要午睡起床我就给每个孩子都梳一梳头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于我的关注、我的爱。

幼儿园教育笔记 篇4

  不要剥夺孩子玩泥的天性

  泥土滋养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化,孩子爱玩泥巴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却远离了乡土气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孩子很少沾上一点土珠,就连幼儿园开展的泥工活动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厌烦。

  这次泥工活动,我破例为大班孩子们准备了粘土,当我课前在准备和泥时,不知不觉的孩子们围在了我身边。一个、两个、三个……泥团摆在了地上。甜甜发话了:“老师,您要干什么?”我说:“你们猜猜看。”大多数孩子说不明白,行行小朋友说:“是为我们准备的吗?”我夸奖:“你真聪明,愿意玩吗?”孩子们在一旁拍着手说:“愿意——!”当把一个个泥团分给孩子们,他们入获得宝拿着心爱的泥团,学着老师的样貌揉啊、团啊……,不用做任何的讲解。我做起了小时候——东道上,西道上,都来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个之后一个响起来,“耶——”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这时你给我补,我给你补……。之后,启发孩子做一件自我喜欢的物品,一会儿功夫,飞机、汽车、房子、各种动物、餐具等等展显在面前。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泥塑展示,当让孩子们把作品摆在泥工区时,浩浩小朋友说:“老师,什么时候再玩?”婷婷恳求说:“老师,再玩会儿吧?”……。我无奈的告诉他们:“以后泥工活动,我们继续玩泥巴,好吗?”看到孩子们那欢呼雀跃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透过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资源和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不但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5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状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儿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幼儿却不遵守游戏规则,在我的指导下也没有起色,我没有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使幼儿对自我失去信心和对游戏的兴趣。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让幼儿获得愉悦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又不能成为成人愿望的执行者,那么咱们就应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去展示游戏自我的舞台呢?

  1、咱们共同认为对于不一样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个性钟爱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咱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孩子对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钟爱玩游戏时,咱们就用孩子不感兴趣的玩具玩游戏,这样就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

  2、中、大班幼儿,咱们能够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忙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果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咱们扮演一个主角参与幼儿游戏中,透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带给一段时刻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透过幼儿之间的讨论,引导幼儿以他们自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一样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咱们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咱们就应让幼儿自我确定想玩什么、怎样样玩、和谁一齐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咱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好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好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我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决定游戏的方法。这是咱们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6

  我班的赵瑞很调皮,中午从不乖乖睡觉。在床上,他的小手总是忙个不停,而且身子总翻来覆去,使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每天我总要费很大的精力去哄他睡觉。

  又到午睡时间了,别的孩子都已经安静地睡着了,只有赵瑞还没睡。我走到他床旁边,轻声对他说“赵瑞最乖了,快睡吧。”他乖巧地点点头,闭上了眼睛。

  过了几分钟,床又晃了起来。只见赵瑞的身子正翻来覆去,时不时嘴里还发出吹气声。我走到他旁边,低声说:“赵瑞,你今天睡得好,我就第一个喊你起床,还送你小礼物,好不好?”他又笑眯眯地点点头。

  可是没多久,一阵轻微的歌声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是赵瑞在唱歌。为了不让赵瑞干扰其他孩子,我决定喊他起床。于是,我第三次来到赵瑞旁边,还没等我说话,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说:“金老师,我们来拉勾,拉了勾我就睡觉。”说完还主动地伸出了小手。看着他那期待的眼神,我伸出手跟他拉起勾来,最后还刻意用大拇指盖了一个“印章”说:“盖了章一百年都不能变,快睡吧。”“好的,我一定睡。”说完他立即转身躲进被子闭上了眼睛。这次赵瑞一会儿就睡着了。

  以后,在午睡之前我都会跟赵瑞拉勾做个约定。经过这件事,我认真思考起来:我常用自己的思想和教师的权威在控制孩子的言行。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只要我们尊重了他们,很多事情就能简单和谐地解决,如果大人忽视了这些,那么很多师生间的不愉快就随之产生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疏远教师。一次拉勾让一个调皮的孩子变得如此乖巧。之后的很多时间,我都会放下教师的身份轻松地与孩子交流。只有尊重幼儿,平等相处,师生关系才会和谐,我们的教育工作才会更加顺利地进行!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笔记(合集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