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

时间:

【推】《快乐数学》大班教案(实用7篇)

【推】《快乐数学》大班教案(实用7篇)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

  2、进一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记录纸和笔。

  学具: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2)组成连线:做成各种小动物形状的底纹,顶部写有6以内的总数,其他地方分为两排,可以使组成总数的数字或点子。

  活动过程:

  1、快乐碰一碰。

  “碰球”游戏。教师和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复习6以内各数的组成。

  找朋友碰一碰。请每个幼儿自己做一张5以内的数卡,贴在胸前,听音乐《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号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们合起来就是6。边唱边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与他握握手,碰一碰身体。唱完以后还要再说一说:×和×合起来是6。

  2、操作活动。

  填空格。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分合式填空格。

  帮瓢虫找花。观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虫身上圆点的数量,请你连线帮瓢虫找花。

  给邻居涂色。观察楼房里居住的动物,请你用相同的颜色给他们的邻居涂色。

  看算式填空格,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

  对能独立思考,按要求认真书写的幼儿给与表扬和肯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会算了6以内的加减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经过几番尝试还逐步明白了:不论是你碰别人,还是别人碰你,都要小小心心地碰,轻轻地碰,柔柔地碰,才能不碰疼,才能碰得舒服,碰得快乐。当然,自己还可以想出别的方法:你说碰碰小鼻子,我说碰碰小指头……这些更是让孩子们感到和朋友碰一碰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一个主线,一音乐贯穿着堂课,使课堂有趣而又生动,使幼儿真正的玩中学,学中玩。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继续认识钟面上的整点和半点,初步理解一天活动中的时间顺序。

  2.能够根据所给出的时间在钟面上添画长针和短针。

  3.细心地检查自己的作业。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幼儿园的一天”生活活动图片,时间图片,PPT,时钟的样图。

  学具:人手一只小闹钟,人手3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了解一天的生活,并和钟面时间匹配。

  有个小朋友,她的一日生活很快乐,我们看看她做了些什么,她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为“幼儿园的一天”图片排序。

  1.出示打乱顺序的图片,邀请个别幼儿上来将图片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顺序进行排序。

  谁能按时间的顺序把图片放到合适的位置?

  2.集体检查排列的结果,并进行讨论。

  3.将时间和活动事件进行匹配。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分别是几点呢?请把时间图片和活动图片对应。

  二、练习拨时钟并且画相应的钟面。

  1.教师报出其中几个时间请幼儿用小闹钟拨出相应的时间。如9∶00、2∶30。

  2.知道下午时间的阅读方式和由来。

  为什么下午的时间写成这样呢?因为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却只有12点,于是短针要转2圈才是一天,所以过了中午12点之后,短针就开始转第二圈了,于是我们把下午的1点读成13点,2点读成14点,3点读成15点,直到夜里的0点,这样才算走完了24小时。

  3.学习制作钟面。

  这里画了几个钟,没有长针和短针,你能上来“画”出相应的时间吗?

  4.讲解12点的“画”法。

  12点时长针和短针都指向数字12,两根针重合在一条线上,所以我们要画清楚长短针的箭头。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拨闹钟记录时间。

  2.为时间和钟面匹配连线。

  3.根据看时间画钟面。

  四、评价活动

  第一,老师在教孩子时间时,还是用12小时的计时法比较好。在活动中,可以告诉孩子下午3点也可讲成15点,不一定要掌握。第二,“拨钟”环节可以放在后面操作。第三,教师提供的操作单就一定要规范如,应该在框内写。第四,画钟面时,幼儿画两针的长短控制不住。除了自由拨钟记录这个操作活动外,另两种操作材料可以就用这两种:1.看时钟记时间。2.看时间画钟面,减少过多的作业量,缩紧时间。第五,如果大班3张作业老师都要求完成,可以不跑组,如果有提高的内容,还是要跑组,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不要每次都不跑组,可以偶尔选择。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3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对大班幼儿的小朋友来说,1到10的数字都是认识的,但是对1到10的相邻书来说不是很了解,为了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此来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为:1、学习10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小1的关系。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3、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创设,了解相邻数;

  二、按序画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填写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四、快乐出行,巩固相邻数之间的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幼儿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整个活动过程富有趣味性,幼儿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在活动中,有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就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本节课的有的环节中,我可能强调的少了点,幼儿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进行找相邻数了,因此有的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所以也会导致个别幼儿没有答对的可能。

  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应多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两颗针。

  2、幼儿人手一个钟。

  3、幼儿睡觉时间和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活动。

  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二)观察钟面师:出示一些钟,请小朋友仔细看。

  幼:形状不同(圆形、方形),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红色,黄色)。

  师: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的呢?

  幼:都有两颗针,钟面上都有数字。

  教师跟幼儿一起读出1、2、3、4、5、6、7、8、9、10、11、12.原来钟是由从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看看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

  幼:按顺序排列的一个圆圈。

  师:这两颗针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长、一根短。

  师: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叫时针,今天我们先认识分针何时针,看看这两根针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的。请你们看看这两根针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的。(师拨动钟)幼:1至12的方向。师:对了,这样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针兄弟就是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的转动的。

  (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操作钟表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四)认识整点,开展游戏。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五)快乐时钟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钟面,认识了时钟,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快乐时钟游戏好不好?

  幼:好师:说明要求,这是什么针?

  幼:时针。

  师:这是什么针?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两颗针。

  师:我们一起玩,左手拿时针,右手拿分针,开始了,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1点呐。

  师: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2点呐。

  师:师幼一起玩到12点整。

  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玩,让其他小朋友猜几点。

  师:好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今天我们轻松地认识了整点,(六)、幼儿操作、巩固整点:

  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请每个小朋友上来拿一个你喜欢的时钟,我说时间,你来拨。6点整,我来看看你们拨对了没有,小朋友也可以相互看看他拨对了没有。

  师:好,小朋友都对了,早晨6点我们该怎么样啊?

  幼:起床。

  师:下面8点整,8点我们该怎么样啊?

  幼:上幼儿园。

  师:再拨11点整,11点我们又该怎么样呢?

  幼:洗手吃饭。

  师:请小朋友把钟放上来,原来小朋友生活都是有规律的,都知道几点该干什么。可是前几天,有个幼儿园组织去春游,老师要求下朋友今天晚上9点钟睡觉,明天早上6点钟起床,8点钟到幼儿园。可是在出发时却发现少了聪聪小朋友,是什么原因呢?

  幼:生病了,睡懒觉。

  师:他没有生病,对了,原来聪聪昨晚10才睡觉,8点钟才起床。他能不能去春游啊?

  幼:不能。

  师:所以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小朋友都会认识整点,老师再拨一个时间,9点半,小朋友认识吗?

  幼:不认识。

  师:这是9点半钟,等下节课老师教小朋友认识半点好不好。

  师:好请小朋友去休息。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4等分的含义,乐于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2.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成,在观察和比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教师:PPT课件、圆形卡片两张

  幼儿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卡片若干,剪刀、模板

  三、活动过程

  1.小熊分引题

  师:今天是小熊圆圆和花花的身体,小伙伴们给它俩送来了一个蛋糕,它们真开心.圆圆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个要吃样多。小朋友两只小熊怎样才能吃到一样多的蛋糕呢?你们来帮它们分一下吧。

  请个别幼儿介绍方法。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小熊觉得很公平,像这样把一个物体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分,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分法叫二等分。

  如果有4只小熊一起吃一个蛋糕,我们可以怎么分呢?

  出示圆形图片,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师:谢谢你,刚才老师看到你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把一个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块,这样的分法叫四等分。

  2.探索尝试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多种分法

  刚才我们用四等分的方法帮小熊把一个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分,现在我们再来用这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图形也进行4等分,出示PPT,老师给你们在箩筐里准备了一些图形,请你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去试一试,看看有几种分法,等下请你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么分的?

  3.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刚才我们通过折一折用不同的方法对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了四等分,现在我请小朋友用剪刀把它们剪开来(幼儿操作)

  你们看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分出来的正方形比原来的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以正方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 ,部分小于整体

  老师在桌上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的模板,请小朋友把四等分拼变成原来的整体。

  4.交流讨论

  刚才你是怎么分的?请几个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进行讲述,并把自己的'操作卡演示给同伴看。

  小结:小朋友都很棒,我们不但学会了给图形进行四等分的方法,还知道了分开后它们比原来的图形小了。我们等下回到教室再去找找看,还有那些东西可以进行四等分。

  (幼儿演示后,教师PPT展示

  5.延伸活动

  量的四等分。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观察分析搬家的过程,通过猜测,推理发现搬家的规律。

  2、喜欢参与数学游戏,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教具图书一套,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快乐搬家(意图: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引导幼儿找出隐藏的规律)

  T:今天有10个新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让我们来欢迎他们吧。(出示10个儿童的形象)

  T:你有什么方法能够很快的记住这10个朋友呢?快来想一想。(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能够根据幼儿的发现及时抓住特征)

  小结:原来你们都是运用了找不同的方法来记住他们的,我今天也有一个好方法来记住他们,那就是用了数字编号,可以很快的记住他们。

  T:10个孩子今天要来玩一个搬家的游戏了,现在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搬家吧。(操作立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观察一:老房子有几层?有几个房间?新房子有几层?有哪些房间?

  观察二:1—10号的孩子分别在哪个房间里?

  观察三:老房子里有什么?新房子里有什么?

  T:几号朋友先搬到了新房子里,他到了哪个房间?然后又怎么样了?

  每次搬家的提问注重引导幼儿猜测,推理出几号朋友搬到了新房子里?搬过去以后还会怎样?有什么规律?

  T:有谁能够发现藏在搬家游戏里的秘密?看看谁的眼力最厉害?(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小结:我们看到这10个孩子在搬家的时候有很多规律,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引导幼儿在观察搬家过程,继续推理出规律)

  T: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的理由?

  规律1: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间隔搬过去。

  规律2:每次到了老房子第四层的第一个房间以后就搬到新房子去了。

  规律3:数字从10往前倒数。

  ……

  二、逆向搬家(意图:通过逆向搬家过程中再次进行大胆的推测)

  T:刚才搬家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很多秘密,现在我们让朋友们再搬一次,看看是不是这样?你还可以找一找还有什么秘密藏在里面?

  再次重现搬家过程,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和验证。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6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游戏以及操作练习活动,复习6以内的组成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以及正确性。

  活动准备:

  教具:6以内的数卡以及5以内的加减算式。

  学具:幼儿用书第一页,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6以内的组成。

  6分成不同的两份有几种分法,是哪几种分法?

  2、师生共同玩“碰数”游戏,巩固复习6以内的组成。

  游戏2-3遍后,可更换数字“6”“4”,提醒幼儿口报的数字和老师包的数字合起来与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

  3、复习5以内的加减。

  4、游戏:开快乐火车。

  鼓励幼儿快速报出算术卡片上的得数。

  二、操作活动。

  看分合式,填空格。

  三、活动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对整洁、正确的作业进行表扬和奖励。

  活动刚开始,幼儿注意力有点分散,这也许是刚开学的原因吧,不过后来在玩“碰球”游戏时,幼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上来。

  操作活动时,幼儿做的很认真,不过坐姿有点不好,有部分幼儿的头太低,另外有一个小朋友尽然趴在桌子上做作业,很多幼儿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才能改正过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玩一玩、算一算、找一找等方法练习了6以内的组成,并通过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加深了6以内的组成,以及复习、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另外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表现的很认真,能积极参与活动,情绪愉快,连平时能力较弱的孩子,如蒋锦泺、沈嘉翮等幼儿也主动参与了活动。操作练习时,大多数孩子能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有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的小朋友需要老师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作业。同时,也出现个别孩子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有待以后的引导。

【推】《快乐数学》大班教案(实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