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

时间: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集合3篇)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集合3篇)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1

  武汉理工大学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报 告 名 称: 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学

  院: 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能动zy1101班

  指 导 教 师: 郑畅老师 学 生 姓 名: 刘鹏、杨文、叶呈炜 学 号:25、15、30 时

  间: 地 点:

  武汉理工大学及其周边社区、学校

  二○一三 年 8 月 6 日

  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调查报告 前 言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人群。尤其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青少年网民而言,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使用的增加在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信息和内容等负面影响。如何在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使其更加自主地使用网络、用好网络,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调查报告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查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考察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家庭教育和引导子女上网行为、学校和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措施、社会各界加强舆论监督等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够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Ⅰ.调查介绍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截至2013年,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较2012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人群。尤其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信息使用的增加,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未成年网民而言,他们很可能会受到网络渠道中不良信息和内容的负面影响。如何在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使其更加自主地使用网络、用好网络,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次社会调查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纸质和网络资源收集统计数据,经过数据分析来考察当前网络发展状况,当前青少年上网行为,以及网络发展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措施、社会各界加强舆论监督、业界制定发展战略等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够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注:[1]网民:指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2]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 25周岁以下的网民。

[3]手机网民:指半年内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4]调查范围:指问卷调查范围,本次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武汉理工大学及其周边社区、学校的青少年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12份,有效问卷103份。

Ⅱ.数据分析

  一、青少年网民规模(参考于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

  截至2013年6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亿,随着青少年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高于整体网民%的平均水平。

  2013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同比增长%,低于全国%的网民增幅。这主要与30岁以上网民增速加快,网民年龄进一步成熟化有关。同时,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小幅下滑,目前占网民总体的%,但青少年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二、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

  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1、青少年网民性别分布

  填写问卷的青少年网民中,男女比例为:,男性青少年网民多于女性青少年网民。这主要与低龄群体男性人口占比更高有关。随着更多的低龄人口进入网民群体,男性青少年网民群体规模也随之逐步增大。

  2、年龄分布

  从年龄分布看,%的中国青少年网民在12岁及以上,19-24岁之间的网民最集中,占到%。

  3、在学状态分布

  根据问卷所统计出来的数据,在青少年网民中,中学生较多,达38人,占青少年网民的%,非学生人数达29人,占到%;大学生和小学生分别

  占比%和%

  三、青少年群体上网行为特征

  1、初次上网年龄

  问卷调查返回的数据表明,6—16岁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比例相当大,占%。16—18岁开始接触网络的占%,18—24岁才接触网络的占%。本次调查报告重点分析了13—16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初中阶段和高中早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下图为受访者第一次上网在13—16岁的年龄曲线。

  2、上网地点

  随着互联网络的接入普及,许多家庭和学校都可以上网。通过问卷调查,近%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家里上网,%的受访者经常在学校上网,%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到网吧上网。

  3、上网终端

  青少年在各类上网设备上的复用比例在增加。青少年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稳居上网设备使用率首位。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比例为%,台式机上网的比例为%。4、上网时长

  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个小时,其中非学生网民上网时长最长,达到个小时;大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个小时;中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个小时;小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个小时。

  5、上网目的与内容

  在上网主要目的和各类网络功能使用频率上,受访者中选择信息获取的占%,选择交流沟通的占%,选择网络娱乐的占%,选择商务交易的占%。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在青少年群体中互联网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应用程度排序为:网络娱乐>沟通工具>信息获取>商务交易。其中,近%的受访者表示玩过网络游戏或正在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近67%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

Ⅲ、研究结论

  一、网络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网络的发展之所以迅猛并强烈地吸引青少年,毫无疑问是有它积极的因素在里面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获取信息,帮助青少年求知或学习。

  近年来,我国已有近万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诸多的网上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此外,以非盈利为目的的一些网站提供学习资料的免费下载,为青少年的解难答惑和知识拓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乐于通过网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和教育,获取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存在无疑为他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求知、学习的最佳途径。

  2.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促进青少年网民个性的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向所有网络用户永远开放的自由空间,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囊括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这种信息多元化的特征,能够激发青少年网民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有利于青少年网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其心理潜能的开发。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所包容的信息虽然多,但却缺乏导向性。面对种种不同的信息,青少年必须进行思考,从中筛选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有用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多种信息的不同价值趋向可以有效地开拓青少年的思维,让他们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和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3.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拓宽青少年交往的空间。

  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难免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存在人格分裂的现象。网络的存在与发展为青少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处于“网络社会”之中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结识朋友,在虚拟世界里感受交往的自由乐趣,一方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抑与孤单情绪,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既可以通过与认识的同龄人的沟通,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往和友谊,又可以认识新朋友,给青少年带来新的交往经历,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网上交流方便而轻松,即便是内向的青少年也乐于参与其中,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二)消极影响

  网络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科技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就日趋凸现出来。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未经筛选和净化的网络内容,不良手机网页,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高使用率等因素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各方面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导致青少年的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网络色情内容诱发的青少年犯罪行为或动机等等。总体来说,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中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巨大冲突,可能对阻碍青少年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未定型时期,所以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极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由于在国际传播中,传播的信息服务于本国或本区域的政治、经济利益,特别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论主义者坚持“冷战”的旧论调,在藏独、台独等问题上的严重歪曲事实,这样必然形成以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这样一来,青少年不可避免地要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往往与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青少年正确价人生观的形成,造成价值观的冲突和迷失。同时,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2.未经筛选和净化的网络内容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和威胁。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因此可以看出,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由于青少年自身的身心限制,他们缺乏思考和分析能力,面对各种伤害又不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所以,在利用网络实施侵害的这类犯罪行为中,青少年永远是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危害的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的泛滥。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去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3.网络的虚拟性可能使青少年丧失关爱品格,甚至引发心理疾病。网络交往就是人、机对话,通过网络可以忽略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条件,与另一个不知身份、职业、性别的人安全地进行思想、心灵上的交流。这种交往激发彼此间的神秘感,相对而言,人们更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虚拟的网上交往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与现实生活产生脱节。因为当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网络交往中去,从而导致在现实世界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往往不是积极地去调节、解决,而是选择放弃,转而沉酒于网络交往中,希望在网络中去寻求安慰。以至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消极地对待现实学习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恋,染上“网络成瘾症”,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问卷调查中近67%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就是例证。

  4.网络游戏成瘾或沉溺的问题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近%的受访者表示玩过网络游戏或正在玩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重要内容,网络游戏成瘾或沉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不良网吧缺乏有效监管,更让这个问题雪上加霜。

  网络游戏首先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晨说:“过度沉溺于游戏会造成视力下降、失眠、肌肉酸痛、大脑发育受损、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降低、紧张性头疼、焦虑、颈椎病、干眼病等肉体伤害。”“玩网络游戏还会使玩者对现实世界反应迟钝,疏于社交活动而导致性情孤僻;沉溺者即便清楚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无力对自己加以规范,无法有效地控制游戏时间,游戏成瘾后玩家会渐渐失去对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离开游戏后玩家会出现戒断症状,产生严重的空虚感或失落感,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自杀。” 这种网络“成瘾”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对于青少年而言,仍然处于增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学好基础知识仍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成瘾”者会在网络游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学习精力不集中,学习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学习障碍。据了解,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5.网络的色情、暴力等内容极易诱发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庞杂,加之青少年掌握新知识的好胜心及自律性差等因素,使青少年网络犯罪行为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据公安机关公开发布的数据统计,1999年我国立案侦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增至2700余起,2002年为6600起,2008年为余起,平均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这表明,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主要有四种类型:传播色情、暴力、恐怖等网络违法信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权利;非法破坏或者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基于网络的诱因实施盗窃、诈骗、抢劫、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强奸、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现象原因分析

  俗话说“看菜下饭,量体裁衣”,提出干预中学生网络沉迷的策略,首先要对中学生网络沉迷的成因作出恰当的归因分析,合理的归因分析,才可对症下药。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1.青少年独特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懵懂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就造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这时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怪心,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也敢于向新事物挑战,但缺少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使他们走上消极的道路。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别人很好交流的能力,一旦在交际或学习上受挫折之后,便会对现实感到灰心失望,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他们会得到内心多种的需求,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在一次一次的拼杀后得到自信心的最大满足和一定的成就感。QQ和MSN等聊天工具使他们可以尽情的和陌生人谈天说地,而无需任何的顾忌,也无需任何的责任感。他们躲避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内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和慰藉,致使他们在网络中长时间的不断的寻求快乐、成功、满足,由于自控能力很差,一旦接触网络,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成瘾。

  2.家庭教育的放任现代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的宠爱,但因工作的繁忙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真正的需求,亲子之间缺少内心的交流,孩子内心感觉到孤寂,他们便会转向网络世界中去寻找快乐和刺激。有的父母具有家长作风,不愿意听从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具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无所适从,只有使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使得孩子也只有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去实现自己内心的需求。不管是在粗暴的压制中,还是在百般宠爱下的过度的放任,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这种信号容易导致孩子沉沦在网络虚拟的海洋中,随波逐流,不能自已。

  3.学校教育模式的落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充斥着整个社会,也使得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德育教育,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创意,没有时代感。随着青少年主题意识的不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不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重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模式的落后。承受着升学压力的学校没有赶上时代的发展,把学生牢牢的束缚在刻板的学习上,让学生在深感压力的同时,却透不过气来,最后终于逃离到网络世界中去释放自己。学校的网络教育也相对的落后,也没有行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管制,使得学生在网络消极方面的影响下迷失了自己。

  三、建议与对策

  在飞速发展我国科技化、信息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有效地控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朝着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青少年期跨越了主要的学龄期和工作初期,经历了由父母监管、学校教育到自我管理、社会监督的转变。青少年内部不同群体心理发展成熟度差异较大,其网络使用特点也各异。因此,对不同群体的网民应该区分对待。对于已经成年或工作的青少年网民,应该正确理解和引导其网络使用行为,尊重其网络使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未成年网民而言,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监督。

(一)加强青少年自我管理训练,在正确价值观下使用网络 首先,由于处于求学和成长的关键期,加之缺乏完全的鉴别和判断能力,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在网络信息选择和使用上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最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辨别善恶美丑能力的教育,帮助其正确处理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过滤和吸取问题。其二,在信息爆炸增长和高速流动的今天,青少年上网群体使用互联网不仅仅是娱乐和休闲的选择,更是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的必备工具。因此应该鼓励青少年的正确上网行为,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典范,发挥互联网促进青少年健全知识,发展技能的作用。其三,应该大力开发和使用帮助青少年健康上网的软件和产品,协助学校和家长对还没有完全自我控制能力的未成年人进行上网指导。

(二)三管齐下,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净化青少年上网环境,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长作为青少年的启蒙老师和监护人,有义务和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引导青少年上网行为,随着家庭电脑拥有量的提升,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在家里使用互联网,因此家长在子女的上网行为的管理中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而封闭青少年探索网络世界的脚步;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使用而不加限制。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和合理管理子女的上网行为。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加强正确的网络理念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为学生网民提供绿色上网环境。学校教育在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对于青少年网民的教育学校具有不容置疑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可以把“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内容中, 在学校德育课中增加对青少年进行“网风”“网德”教育及网络法纪教育的新内容,使学生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内容,培养起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网络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利弊的能力。培养有网络责任的人。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现实与虚拟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将“网上”与“网下”结合起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要配备微机室和宽带接入,丰富学校上网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如果学校的网络资源不能及时满足成长中的学生的信息需求,就会将其排挤到网吧,尤其是“黑网吧”等不具备安全上网环境的上网场所,加重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3.发挥社会在监督和净化网络环境中的作用。首先,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尽快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当事人进行惩罚,对青少年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规治。我国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新《刑法》中,对侵害计算机系统的犯罪行为也进行了专门规定。然而,这些法规和规定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在预防和制止网络犯罪方面明显滞后,亟需相关法律出台。其次,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注意通过政策和网络技术着重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过滤不良信息。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经营单位要加强网上管理,发现网吧在网上有违法活动立即采取技术措施断开网上连接,并对网吧提出警告。要严禁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内开设网吧,不得经营电脑赌博游戏,不得将网吧出租或转让他人经营等,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坚持互联网产品及内容的分层分类管理 首先,网络文化由于其来源于民间,更具有草根性,借助网络信息的平台流传更快更广。但是未经过滤的网络文化也含有很多不利于青少年的成分,青少年正处于对社会和自身探索的阶段,强烈的好奇心也导致青少年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的追逐。因此,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更健全的文化意识,应该在加大内容建设力度,满足气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提升网络文化的道德情操水平,增进网络文化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发展的作用。其二,为了保护青少年网民的身心发展,应该加强对网络产品的审核和分级。限制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使用带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取缔带有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内容,关闭带有色情信息的网站。其三,由于手机上网在青少年网民中的逐渐普及,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难度在加大,需要强化对手机接入的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应该从源头上防止青少年使用手机浏览信息下载色情信息,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开发适宜青少年群体使用的手机网络应用类型,利用手机网络信息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

  IV实践总结

  经历了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我们感慨颇多,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们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对我们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们每个人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不久便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个社会就是我们的人生课堂。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1]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7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download;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2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学校:

  学院: 班级: 姓名:

  调查目的:

  时下,乡镇的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电脑对于青少年而言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乡镇黑网吧的被监管力度往往不够,青少年早已经将上网作为了日常生活内容。心智不成熟的、尚未能全部辨别好坏的青少年们,又怎样抵御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呢?从网络文化上出现的“90后”称谓,让社会不得不对现在的青少年捏一把汗。在看到网络对信息传播飞快的优势的同时,不由得让社会对孩子们产生了担心,那些坏或者不坏的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样的飞快。

  而我们的处在稍微恶劣环境的乡镇教师们,又是怎样面对现如今的社会称之为“90后”、“00后”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呢?又是怎样看待网络对青少年们的影响?又怎样帮助我们的青少年躲避网络侵害的呢?

  本次调查意在帮助老师们得到同行和教育对象关于网络的想法,并相对应地作出他们自己的教育方案调整。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初中学生。青少年是我们下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关注九年义务教育的对象。转向叛逆时期的初中生,更是社会关于焦点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从叛逆期走出的一个“过来人”,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也应尽我们之力,给予小弟弟小妹妹们一点帮助,给教育届多一点关怀。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初中学生以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展开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对网络社会事件的态度、对网络的担忧程度、对网络依赖程度以及怎样应对网络侵害等问题的调查。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60份(对学生40份,对老师2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思想上上网的动机是好的,95%的初中生选择了上网是为了查资料,100%的初中生选择了上网的同时开着QQ,%的初中生在上网的时候玩游戏。而在上网环境的调查(多选)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网吧(%),仅在学校有%,而仅仅有%常在家里上网。现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渐渐转向多元化,手机的普及率也极其高,手机当然是第二大的上网工具。%的学生表示玩过手机QQ等手机应用,%的学生拥有手机,鉴于学校的监管要求,仅有%的初中学生在上课时间使用过手机(在违反学校意愿情况下)。在网瘾问题上,有%的人表示自己没有网瘾,有%表示自己有轻微的网瘾,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有网瘾。在初中学生的调查问题中问觉得网络利害如何,有%的学生认为网络即有利也有害,%的学生认为只存在利,%的学生认为只有害,%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对网络是否侵害的自身一问上,有%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对自己产生危害,有%选择了对自己有害。在如何对待网络成瘾一问(多选)上,有100%的学生认为应该自身控制善用网络,%认为应该学校及相关机构应该加强管理力度,%认为家长应该提高对自身的网络管制。

  而在对老师的调查一面,有100%的老师认为初中学生们无法完全认清网络文化的利害与善恶。在怎样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上(多选),有95%的老师认为学校应该加强教育力度,100%认为相关机构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85%认为家长应该对其子女加强教育及事实家长管制。而在反映其他问题上,大多数的老师都觉得难以实现与学生的真心交流,难以在网瘾问题上对学生进行到位的教育。并有老师反映在他们向家长进行学生教育情况反馈的时候,家长并不对孩子的教育给予足够的关心,在对待孩子犯错的问题上存在过度纵容的行为。并有少数的老师认为,使用暴力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伤害,但在特殊情况下仍旧很需要使用恐吓“暴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初中学生存在着网络依赖症的问题,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从对手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对网络这一个千变万化的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有违反规定手机可能被收缴的风险下仍然使用手机上可以反映。在网吧的管理上,我们可以发现乡镇对于黑网吧的监管较为宽松,有不少部分的青少年可以轻松进入黑网吧上网,环境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网络利弊的认识上,仍旧有少部分青少年无法认清,反映出我们的初中学生大部分无法完全认清网络的伪善性。虽然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其无害,仍旧存在少部分的学生认识到网络对其在存在侵害。青少年学生们在已经沉溺网络的情况下,存在部分学生已经认知了问题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况,这种情况非常需要外界的帮助。叛逆心理和对社会认识仍旧不成熟的条件下,我们的青少年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仍旧不足,这点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其给予很大的帮助来弥补。

  在学校方面,对叛逆青少年的教育一直是令老师们很头疼的问题,而与问题少年沟通不到的情况下,有些家长又不给予老师足够的支持,那么问题就会一直被搁置,就会对孩子的身心都产生了危害。从使用“暴力”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老师们有时也对问题少年感到无助。在我们的老师发现了问题,并着手解决,但仍旧存在解决不了的情况时,则需要家庭和学校一同努力来解决,保证青少年的成长得到健康保障。如若在对家长期盼破解的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可见我们的教育需要社会的关注,学校的关心,和家庭的关爱。只有多方努力,才能营造青少年成长的健康之路。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健康地成长。

  个人建议:

  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因特网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因特网在思想文化宣传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青少年正如温室里的花朵,各种抗压能力都不比成年人。在初中时代,正是叛逆心理疯长的时候,初中学生们有着很大的好奇心,而这好奇心也能转变为猜疑心。自身的不够成熟,造成了问题少年,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大,需要着社会各界的帮助。

  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集中的教育场所,不但要尽快普及网络知识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实 用性和趣味性,而且要在学校德育课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判断、教会学生选择,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要重视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总之,学校德 育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父母是青少年网络经验(网络行为和网络意识)形成和改变的最直接影响者。对上网青少年进行引导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和孩子一同上网,与孩子一起面对网络的冲击,告诉孩子在网上 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信息不能泄露,上网多长时间最合适,怎样进行自我保护,怎样分辨信息的好坏,家长必须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过滤技术”是父母用来抵制色情网站的基本武器。找出几个较好的青少年网站,收入“收藏夹”,作为孩子固定浏览的站点。防止青少年网瘾症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儿童少年处于发育 时期,上网时间应严格控制,每天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

  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信息社会中影响青少年思想的最重要的媒介,要担负起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责任,尤其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一部分的网站,更应如此。大众传播媒体应在普及网络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上下功夫。应投入人力、物力制作一批内容精良、形式生动活泼的网络节目。在传授网络知识的同时,告诉青少年如何理解、选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

  总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青少年思想影响是巨大的,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严峻的。我们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打赢这场与西方敌对势力争夺下一代的战争,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3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

  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班级:Y材料高分子 姓名:薛俊 学号:Y0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收集资料

? 引言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我没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计算机信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负面效应有如它的积极作用一样,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据资料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0次互联网调查报告表示: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数已经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比例的1/3(%),占青少年网民的70%。5800万网民的结构特点非常突出。规模最大的是高中生网民,有2000万人;其次是大专及以上青少年学生网民,有1800万;初中和小学生共同构成了其他的2000万网民。

  这些青少年学生网民中大多居住在城镇,接近3/4的青少年学生网民都集中在城市,农村仅有1/4(%),约1600万。

  中国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294万人,占据了亿总网民的半壁江山。此后年龄越大,网民数量越少,中国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网民规模仅有170万人。

  中国网民仍以高学历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超过4成(%)。这些网民中,又有一半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从历史变化情况来看,中国互联网网民学历结构正在变化,高学历网民的比例在逐步下降,网民中学历较低的人群正逐步增多。

  可见,青少年在网络用户中占的比率是很大的,大学生更是一大部分,而在当中更产生很多问题,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 调查结果

  网络是把双刃剑,因而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要一分为二。

(一)积极影响:互联网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而广泛,如果正确利用互联网,可以在青少年的成长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有利的引导作用。

  1.开阔了学生视野。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大多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它不仅快捷而且也省去了大量的额外的花销。在网上,中学生可以看到最新,最快,最准确的新闻,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到更广泛的信息,也使更多的学生更快、更早、更接近科技前沿。

  2.扩大了交流渠道。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每一名成员可以十分方便地与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与尴尬。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3.活跃了思维方式。在互联网上,他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文化。增强了他们的种种意识,利用互联网就可以学习、研究及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以提供许多的学习知识。这给中学生进行的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改变了许多学生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二)负面影响: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极大的信息量,广阔的知识面,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要。但是互联网不是一块纯洁的净土,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以及它的一些特征也会使广大青少年为此受到不良的影响。

  1.在认知方面的影响。

  大量的网上信息常常使得青少年应接不暇。他们注意力往往随着信息的不断变化而转移,集中注意的时间太短。加之网络诱导他们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因而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维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使之思维有广度而缺乏深度,想象过于虚幻与生活背离。

  2.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等等。据有关专家介绍,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的青少年中,30%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

  3.民族意识的弱化。

  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青少年地球村村民的意识,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另一方面,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却是种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模糊,特别是网上国外的信息占据了绝大部分,它们的观点和世界观会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网络的不良信息加剧青少年暴力犯罪行径。

  网络是一个信息万花筒,既包括教育、学术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我曾看到一篇报道:国外医学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未成年人经常看暴力电影,后来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少动作都在模仿影片中的暴力行为。这项实验表明,过多的暴力场景和画面对人的潜移默化,而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尤甚。专家认为,过多的杀人游戏会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漠视和麻木。更可怕的是,这些心理、生理都未成熟的孩子,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暴力,这一最熟悉的方式,就成了首选。? 原因分析

  俗话说“看菜下饭,量体裁衣”,提出干预中学生网络沉迷的策略,首先要对中学生网络沉迷的成因作出恰当的归因分析,合理的归因分析,才可对症下药。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1.青少年独特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懵懂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就造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这时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怪心,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也敢于向新事物挑战,但缺少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使他们走上消极的道路。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别人很好交流的能力,一旦在交际或学习上受挫折之后,便会对现实感到灰心失望,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他们会得到内心多种的需求,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在一次一次的拼杀后得到自信心的最大满足和一定的成就感。QQ和MSN等聊天工具使他们可以尽情的和陌生人谈天说地,而无需任何的顾忌,也无需任何的责任感。他们躲避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内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和慰藉,致使他们在网络中长时间的不断的寻求快乐、成功、满足,由于自控能力很差,一旦接触网络,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成瘾。

  2.家庭教育的放任现代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的宠爱,但因工作的繁忙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真正的需求,亲子之间缺少内心的交流,孩子内心感觉到孤寂,他们便会转向网络世界中去寻找快乐和刺激。有的父母具有家长作风,不愿意听从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具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无所适从,只有使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使得孩子也只有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去实现自己内心的需求。不管是在粗暴的压制中,还是在百般宠爱下的过度的放任,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这种信号容易导致孩子沉沦在网络虚拟的海洋中,随波逐流,不能自己。

  3.学校教育模式的落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充斥着整个社会,也使得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德育教育,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创意,没有时代感。随着青少年主题意识的不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不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重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模式的落后。承受着升学压力的学校没有赶上时代的发展,把学生牢牢的束缚在刻板的学习上,让学生在深感压力的同时,却透不过气来,最后终于逃离到网络世界中去释放自己。学校的网络教育也相对的落后,也没有行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管制,使得学生在网络消极方面的影响下迷失了自己。? 个人建议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寻求良好的解决方案,本人提出以下对策:

(一)学校方面

  1.培养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加强自律。事实上,在我们的调查中,同学们表示学校对上网已经进行了一些具体指导,譬如开设讲座进行主题班会等。

  2.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比如本次社会调查报告,让我们进行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也利用了网络的优势。

  3.转变学习方式 利用网络,课堂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而不是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4.丰富课外活动平时上学,除了教室、厕所、食堂,就是家庭也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希望学校: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团,如我们喜欢的动漫、棋类、街舞等,尽量把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

(二)家庭方面

  在调查采访中,一位同学曾说:“我妈连电视都弄不明白,更别提什么网了!”一位家长说:“这东西非常不好!弄得孩子整天心不在焉,严重影响学习。”因此,有的同学想尽一切办法撒谎,家长对我们也只有抱怨、唠叨,久而久之,导致我们中学生与家长因上网问题矛盾不断。调查显示,16%的家长认为该关闭网吧;62%的家长认为严格控制网吧纪律,不得未成年人进入;79%的家长坚决反对孩子上网吧。

  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平入手。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又可以消除与孩子的代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为了防止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与学生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三)社会方面

  1.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尤其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保护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要为中学生创造优良的网络环境,把电子游戏作为一项文化产业,组织开发具有我国文化特色、主题健康、情节生动、青少年喜欢的游戏产品。2.改变投资导向。

  目前各学校电脑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健康上网的要求,因此引导网吧老板到学校投资,由他们经营管理,由老师组织学生集体上网。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电脑设施陈旧的现状,又使网吧老板获取回报,还解决了学生渴望上网和健康上网的需求,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3.多建立中学生喜爱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是说教式的,而是有趣味,能吸引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增添管理正规导向健康的论坛,让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倾诉苦恼,发表对网站、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这样就能用中学生喜欢的方式,远离不良网站。? 实践总结

  我个人对网络的认识不是很深入,但是我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的,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能给年轻一代带来更多的信息,如果青少年能正确利用,肯定有益健康,但是由于青少年的个性弱点,或多或少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的网络利用进行限制,特别是未成年人。

  时代在进步,信息技术在发展,我们要端正上网的动机,千万不要雾里看花,我们要用的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让我们通过网络获取对自己成长有利的知识和信息,让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在校园、在学生中间健康地成长。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集合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